制备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和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4820B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710901250.6

    申请日:2017-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压裂液支撑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和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含粉煤灰和煤矸石;所述粉煤灰和煤矸石各自含有35重量%以上的Al2O3,25重量%以上的SiO2和8重量%以下的CaO,且所述粉煤灰的含碳量不高于10重量%,所述煤矸石的含碳量不高于20重量%;以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粉煤灰的含量为40‑95重量%,煤矸石的含量为5‑60重量%。本发明的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配方简单,以该组合物为原料能够制得低密度压裂支撑剂,而且,组合物中的成分全部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降低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并且为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供了高效和高价值的利用途径。

    制备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和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482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901250.6

    申请日:2017-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压裂液支撑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和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含粉煤灰和煤矸石;所述粉煤灰和煤矸石各自含有35重量%以上的Al2O3,25重量%以上的SiO2和8重量%以下的CaO,且所述粉煤灰的含碳量不高于10重量%,所述煤矸石的含碳量不高于20重量%;以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粉煤灰的含量为40-95重量%,煤矸石的含量为5-60重量%。本发明的压裂支撑剂用组合物配方简单,以该组合物为原料能够制得低密度压裂支撑剂,而且,组合物中的成分全部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降低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并且为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供了高效和高价值的利用途径。

    一种制备铝水流槽用组合物以及一种铝水流槽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367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510766043.5

    申请日:2015-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制备铝水流槽用组合物,包括:骨料、填充料、结合剂和分散剂;所述骨料选自熔融石英颗粒、电熔刚玉颗粒和电熔莫来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充料含有第一填充料,所述第一填充料为粉煤灰,所述第一填充料占总填充料的含量为20‑100重量%;同时提供了一种铝水流槽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组合物和水混合得到浇注料,将浇注料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然后进行养护脱模、干燥和煅烧;所述组合物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铝水流槽的体积密度为1.5‑2.5g/cm3,显气孔率为10‑40%,耐压强度为20‑80MPa,抗折强度为5‑20MPa。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和配方,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不仅有效利用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提高了铝水流槽的使用性能。

    一种制备铝水流槽用组合物以及一种铝水流槽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36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66043.5

    申请日:2015-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制备铝水流槽用组合物,包括:骨料、填充料、结合剂和分散剂;所述骨料选自熔融石英颗粒、电熔刚玉颗粒和电熔莫来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充料含有第一填充料,所述第一填充料为粉煤灰,所述第一填充料占总填充料的含量为20-100重量%;同时提供了一种铝水流槽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组合物和水混合得到浇注料,将浇注料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然后进行养护脱模、干燥和煅烧;所述组合物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铝水流槽的体积密度为1.5-2.5g/cm3,显气孔率为10-40%,耐压强度为20-80MPa,抗折强度为5-20MPa。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和配方,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不仅有效利用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提高了铝水流槽的使用性能。

    储热材料用组合物和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073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538447.7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热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储热材料用组合物和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含沥青材料、石墨和无机矿物材料,其中,所述沥青材料选自煤基沥青和/或煤基改质沥青,所述沥青材料的C/H为1.3~1.7,软化点≥130℃,炭化后的残碳率≥66%;以所述储热材料用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沥青材料的含量为10~40重量%,所述石墨的含量为20~80重量%,所述无机矿物材料的含量为10~70重量%,所制备的储热材料同时兼具较高的热导率、抗压强度和体积密度。

    储热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04839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674964.2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热领域,公开了一种储热装置,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有储热腔和换热腔,储热腔与换热腔之间通过绝热层隔绝,壳体上开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入口用于供换热介质进入换热腔,出口用于供换热介质从换热腔排出,所述储热装置还包括传热元件,传热元件用于将储热腔内的热量传递至换热腔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的储热装置通过将换热与储热分开,并用绝热层进行隔绝,不仅能够防止储热腔内的热量流失,而且换热介质不会进入储热腔对储热腔内的储热介质和发热体进行氧化,可以有效保护储热介质和发热体,使得所述储热装置可以采用热导率高的储热材料,从而能够同时提高储热温度和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