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0841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06760.3

    申请日:2010-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装置(10),其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之上的衬底电极、对电极和布置在衬底电极(20)和对电极(30)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50)的电致发光层叠层,以及至少封装该电致发光层叠层的封装装置(90),该电致发光装置(10)包括用于使对电极(30)与电源电学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装置(60)。本发明公开了至少一个保护装置(70)布置在衬底电极(20)上,其中该保护装置(70)是不导电的并且至少完全覆盖接触装置(60)下方的区域。

    电致发光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08411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760.3

    申请日:2010-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装置(10),其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之上的衬底电极、对电极和布置在衬底电极(20)和对电极(30)之间的具有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50)的电致发光层叠层,以及至少封装该电致发光层叠层的封装装置(90),该电致发光装置(10)包括用于使对电极(30)与电源电学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装置(60)。本发明公开了至少一个保护装置(70)布置在衬底电极(20)上,其中该保护装置(70)是不导电的并且至少完全覆盖接触装置(60)下方的区域。

    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5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980151027.8

    申请日:2009-12-11

    Inventor: C.M.戈尔德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其包括:具有顶面(2a)和底面(2b)的衬底材料(2),其中至少在顶面(2a)上布置至少一个OLED层系统,该层系统具有第一电极层(3)、第二电极层(4)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4)之间的有机发光层系统(5),其中所述OLED(1)施行为经由顶面(2a)和经由底面(2b)发射光以及其中所述OLED(1)的顶面(2a)和底面(2b)特征为具有至少一个亮的透亮区域(6)和至少一个暗的透亮区域(7)。本发明公开了在顶面(2a)上的至少一个层特征为具有在OLED(1)的横向扩展中的透明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得该OLED(1)特征为具有在顶面(2a)和在底面(2b)的至少一个亮的透亮区域(6)和至少一个暗的透亮区域(7),其中所述亮的透亮区域(6)与所述暗的透亮区域(7)相对布置。

    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51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0980151027.8

    申请日:2009-12-11

    Inventor: C.M.戈尔德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其包括:具有顶面(2a)和底面(2b)的衬底材料(2),其中至少在顶面(2a)上布置至少一个OLED层系统,该层系统具有第一电极层(3)、第二电极层(4)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4)之间的有机发光层系统(5),其中所述OLED(1)施行为经由顶面(2a)和经由底面(2b)发射光以及其中所述OLED(1)的顶面(2a)和底面(2b)特征为具有至少一个亮的透亮区域(6)和至少一个暗的透亮区域(7)。本发明公开了在顶面(2a)上的至少一个层特征为具有在OLED(1)的横向扩展中的透明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得该OLED(1)特征为具有在顶面(2a)和在底面(2b)的至少一个亮的透亮区域(6)和至少一个暗的透亮区域(7),其中所述亮的透亮区域(6)与所述暗的透亮区域(7)相对布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