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7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480081199.3
申请日:2014-08-12
Abstract: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天线设备。本发明自动修正由于发送路径或接收路径中的异常引起的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设置有:发送系统检测单元(13‑1至13‑4),分别地检测发生在各个发送路径中的异常;接收系统检测单元(23‑1至23‑4),分别地检测发生在各个接收路径中的异常;以及控制部(30、40),如果由发送系统检测单元(13‑1至13‑4)检测到异常发送路径,则通过修改正常发送路径的发送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设置来修正由于发送路径异常而引起的发送天线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并且如果由接收系统检测单元(23‑1至23‑4)检测到异常接收路径,则通过修改正常接收路径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设置来修正由于接收路径异常而引起的接收天线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80081199.3
申请日:2014-08-12
Abstract: 本发明自动修正由于发送路径或接收路径中的异常引起的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设置有:发送系统检测单元(13‑1至13‑4),分别地检测发生在各个发送路径中的异常;接收系统检测单元(23‑1至23‑4),分别地检测发生在各个接收路径中的异常;以及控制部(30、40),如果由发送系统检测单元(13‑1至13‑4)检测到异常发送路径,则通过修改正常发送路径的发送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设置来修正由于发送路径异常而引起的发送天线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并且如果由接收系统检测单元(23‑1至23‑4)检测到异常接收路径,则通过修改正常接收路径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设置来修正由于接收路径异常而引起的接收天线垂直面内指向性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21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60356.3
申请日:2012-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25 , H01Q1/246 , H01Q1/526 , H01Q9/0435 , H01Q9/0457 , H01Q21/065 , H01Q21/08 , H01Q2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发送和接收之间的耦合同时实现发送带和接收带之间的极化波共用。其间以给定间隔设置的发送带贴片天线(3-T)和接收带贴片天线(3-R)均包括:上级接地导体(9);下级接地导体(19);馈电线(15),其设置在上级接地导体(9)和下级接地导体(19)之间;馈电槽(13),其形成在上级接地导体(9)中;贴片(5),其通过馈电槽(13)与馈电线(15)电磁耦合;以及电磁屏蔽构件(23、29),其以电磁屏蔽构件(23、29)围绕馈电线(15)这样的方式与上级接地导体(9)和下级接地导体(19)连接。馈电线(15)包括与各个极化波对应的相互独立的馈电导体(15a、15b)。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21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80060356.3
申请日:2012-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25 , H01Q1/246 , H01Q1/526 , H01Q9/0435 , H01Q9/0457 , H01Q21/065 , H01Q21/08 , H01Q2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发送和接收之间的耦合同时实现发送带和接收带之间的极化波共用。其间以给定间隔设置的发送带贴片天线(3-T)和接收带贴片天线(3-R)均包括:上级接地导体(9);下级接地导体(19);馈电线(15),其设置在上级接地导体(9)和下级接地导体(19)之间;馈电槽(13),其形成在上级接地导体(9)中;贴片(5),其通过馈电槽(13)与馈电线(15)电磁耦合;以及电磁屏蔽构件(23、29),其以电磁屏蔽构件(23、29)围绕馈电线(15)这样的方式与上级接地导体(9)和下级接地导体(19)连接。馈电线(15)包括与各个极化波对应的相互独立的馈电导体(15a、15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