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芯片的自适应热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5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83334.2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芯片的自适应热控装置与方法,包括盖板、微流道基板和用于固定大功率芯片的芯片载体,盖板和微流道基板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接层连接,连接层中部开设有安装槽,芯片载体安装在安装槽靠近微流道基板的一侧,安装槽远离微流道基板的一侧与盖板形成含有气体介质的空腔,微流道基板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流通液体冷却介质的微流道,微流道基板靠近芯片载体的一侧开设有多组与微流道连通的通孔,芯片载体的下方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安装有多组热沉。本发明利用空气压力作用在芯片及芯片载体上表面,温度的变化使得热沉在冷却工质中的浸入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传热效率与流动效率的自适应调控。

    一种对称射流式降温复温工作台

    公开(公告)号:CN11227337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1170708.3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射流式降温复温工作台,属于生物低温保存技术领域。包括机壳、射流机构、装夹机构和控制器;射流机构包括一对射流发生机构,即上射流发生机构和下射流发生机构;装夹机构包括电动缸,电动缸通过电动缸固定板固定于机壳外部,电动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着上射流发生机构,带动上射流发生机构实现相对于下射流发生机构的移动;将被降温或复温的样品盒放置在下射流发生机构的下夹板上,电动缸带动上射流发生机构的上夹板移动,实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对应配合;启动上射流发生器和下射流发生器对样品盒对称实施液氮射流冷却降温或温水射流复温操作;使样品盒两侧同时换热,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小了样品盒两侧的温度梯度。

    一种基于CFD仿真的阀门流量系数便捷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766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475396.0

    申请日:2020-05-29

    Inventor: 周晓明 刘浩 陈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门流量系数便捷计算方法,具体表现为运用CFD仿真方法结合线性拟合方法对阀门流量系数进行简便计算。主要步骤包括:基于阀门装配体三维模型,建立上游管道、阀门、下游管道的流场模型;对流场模型划分网格并优化模型网格;应用再优化网格设置边界条件进行仿真计算;对上游管道截取多个横截面采集平均压力值;根据轴向压力分布图确定线性拟合阶数,进行线性拟合;结合仿真计算结果中得到的带阀门管道的的总压差;使用阀门压差计算出阀门流量系数。相比于现有CFD仿真方法,本发明只需要一次建模就能计算出阀门流量系数,能极大简化计算步骤,降低计算量,准确预测各种类型阀门的流量系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面向玻璃化保存的降复温工质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1452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0306.0

    申请日:2016-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生物材料玻璃化保存中的降/复温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玻璃化保存的降复温工质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包括高压惰性气体输入端、压力调节阀、球阀、降复温工质容器、样品段和储液槽,通过导管采用串联的方式依次进行连接。本发明利用高压惰性气体作为驱动,驱动降复温容器中的降复温工质高速运动通过样品段,并作用在样品或其载体上,从而实现样品的降复温。本发明以高压惰性气体作为驱动力,驱动降复温工质来实现样品的玻璃化保存,变现有的被动的作用方式为主动,大大提高了低温保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压力调节阀来调整驱动压强,可实现对样品降复温速率的大范围调节。

    一种用于生物材料玻璃化保存的降温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2130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1170707.9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材料玻璃化保存的降温复温系统,属于生物材料的保存技术领域。所述系统由复温降温工作台机构、气源罐、降温工质容器、复温工质容器、外储液罐、外供液罐和电动空气泵等构成回路;复温降温工作台机构包括射流机构、装夹机构、控制器和工作台机壳。工作时,打开气源罐,气源罐中的高压气体通入降温工质容器或复温工质容器内将工质压出,通过第二三通阀流入复温降温工作台机构中的射流发生器,使工质高速射流冲击在样品盒上,对样品盒对称实施液氮射流冷却降温或温水射流复温操作。本发明减少了手动操作带来的一致性差的问题,提高了保存效率。

    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27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446057.7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现有增氧机在工作中需要持续供能,使用成本较高,且较复杂的结构导致容易发生故障。本发明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和增氧轮盘模块。增氧轮盘模块包括中心轴、中心盘和增氧活叶。中心轴支承在漂浮平台上。中心盘与中心轴固定。增氧活叶由一体成型的弧形增氧片和铰接体组成。弧形增氧片呈扇环状。铰接体上有限位凸条。n片增氧活叶的铰接体均与中心盘构成转动副。本发明通过设计在重力作用下翻转的增氧活叶;使得水面以上增氧活叶翻转成风车状来收集风能,水面以下增氧活叶翻转成竖直状来减小阻力;从而在较小的风力驱动下即可使增氧轮盘模块发生转动。

    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27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46057.7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现有增氧机在工作中需要持续供能,使用成本较高,且较复杂的结构导致容易发生故障。本发明一种户外自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和增氧轮盘模块。增氧轮盘模块包括中心轴、中心盘和增氧活叶。中心轴支承在漂浮平台上。中心盘与中心轴固定。增氧活叶由一体成型的弧形增氧片和铰接体组成。弧形增氧片呈扇环状。铰接体上有限位凸条。n片增氧活叶的铰接体均与中心盘构成转动副。本发明通过设计在重力作用下翻转的增氧活叶;使得水面以上增氧活叶翻转成风车状来收集风能,水面以下增氧活叶翻转成竖直状来减小阻力;从而在较小的风力驱动下即可使增氧轮盘模块发生转动。

    一种均匀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79335.4

    申请日:2023-10-24

    Inventor: 周晓明 刘永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包括:S1:确定输入的试验设计参数;S2:生成一个初始的均匀试验设计样本;S3:对初始设计样本点进行旋转,使每个点在同一坐标轴上的投影后的距离相等,旋转后因素数数量不变为n,而每个因素的水平数变为ln且等于样本总数;S4:归一化处理,对旋转生成的矩阵进行缩放,使每个因素的取值在[0,1]区间内;S5:输出生成的正交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模型,并对方法模型的正交性进行验证;S6:结合试验参数的取值范围,构造出试验样本点。本发明实现了变量之间的正交性,而且对整个设计空间均匀覆盖,同时相比于常规的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构造的代理模型精度要高。

    一种多维多领域系统混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70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54155.2

    申请日:2023-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多领域系统混合建模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相控阵天线系统单领域建模的局限性,且需要解决高维模型与低维模型的联合仿真所面临的求解效率和求解精度严重失配的问题,本发明天线系统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热、流、力和电磁领域,各领域对象分别由集总参数形式的零维模型或含有一个、两个、三个空间变量的一维、二维、三维模型描述,模型在天线的不同设计阶段分步建立,分析支撑不同阶段的设计评估和验证需求,通过模型降阶实现高维模型与低维模型间的数据协同传递,并解决多维多领域混合建模现有技术问题,从而实现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对相控阵天线的性能指标更准确的评估。

    一种用于干细胞封装保存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94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23595.2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干细胞封装保存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低温保存技术领域。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壳聚糖、稀醋酸溶液、羟乙基纤维素和蒸馏水配制基体溶液;(2)将干细胞加入到基体溶液中混合均匀,冰浴条件下,逐滴加入β甘油磷酸钠溶液,冰浴混合得到细胞悬浮液;(3)将细胞悬浮液转移至冻存管或水凝胶成胶模具中,在37℃中静置,观察水凝胶形成,倒置3s不流动,得到封装了干细胞的水凝胶;(4)将封装有细胞的水凝胶转移至冻存管或其他冷冻载体中,直接进行低温保存。本发明选用的水凝胶配方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无菌性,接近生物软组织,输入人体后不会造成严重免疫排斥反应,输入人体后可自动降解对人体无明显伤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