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5172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611246764.4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区域基础数据,并预处理基础数据;基于预处理后的基础数据,对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重要性评估;基于重要性评估结果,将矢量格式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域与至少一个矢量化的保护区域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对上一步中得到的初步划定区域的图斑进行修正,得到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的划定结果。通过对研究区开展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将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结合湿地公园、重要湿地、重要水源保护地等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得到区域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本方法提供了自动化、标准化且准确的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5161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81467.X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端云雾天气下互花米草遥感图像分割方法。所述极端云雾天气下互花米草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互花米草遥感图像滤波;S2:建立互花米草细节信息特征提取网络;S3:建立互花米草语义信息特征提取网络;S4:利用双边聚合引导层融合细节信息和语义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极端云雾天气下互花米草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具有能够在极端云雾天气下提高互花米草的分割精度,从而提高遥感数据质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8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30468.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遥感影像观测人类活动破坏对生境影响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上设有遥感采集机构;以及,取样机构,设于无人机主体底部;其中,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导向壳,其底部设有倾斜的导向边;过滤网,倾斜设于导向壳内并与导向边对称;以及,取样提升部,设于导向壳内且其底端活动贯穿导向壳,所述取样提升部的出料端位于过滤网的上方。本发明可对人类活动破坏区域的图像和土壤进行采集和取样,并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人类破坏区域并根据人类破坏区域的土壤数据获得区域划分图,可以清晰的评估人类破坏区域土壤覆盖率和空气浓度对区域土壤的影响,方便更好的对待监测区域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46596.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N3/04 , G06N3/08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23/02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汇趋势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碳汇非线性趋势提取系统进行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形成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集,森林碳汇时间序列数据为不同季节时间的植被覆盖率VCR、土壤覆盖率SCR、植被碳含量Cveg、土壤碳含量Csoil、总碳储存量Ctotal。本发明通过监测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储存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森林的总体碳汇能力,并根据植被与土壤的碳储存量可能随季节变化而产生波动,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碳汇如何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在监测不同季节的碳储存量变化过程中,并根据植被与土壤的碳储存量的非线性变化对森林碳汇能力影响的规律,提取出森林碳汇的长期变化趋势图。
-
公开(公告)号:CN119028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31935.0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人类活动破坏行为的环境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环境预警系统包括:防灾指挥终端;至少一个预警模块,其中,所述预警模块包括:监测部,用于对所处区域的火情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到火情时向防灾指挥终端发送火情预警信息;支撑部,连接采集部;处理部,用于在监测部监测到火情时进行灭火处理。本发明通过监测部对火情进行监测,在监测到火情时一方面向防灾指挥终端发送火情预警信息,另一方面可使得处理部进行灭火处理,降低了火势蔓延速度,为救援人员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了后续救援难度以及危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29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31934.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边界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包括:监测终端,以及,至少一个监测模块;其中,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安装柱;壳体一,设于安装柱上,所述壳体一的底部设有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壳体一内活动设有装配盘,所述装配盘上设有若干组主传感器模块,所述装配盘和传输件均设于驱动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传输件和主传感器模块分离以及装配盘和传输件运动;壳体二,所述壳体二内设有用于接取主传感器模块,以及放置有若干组副传感器模块的承载件;以及,更换部,用于将主传感器模块更换成对应的副传感器模块。本发明在主传感器模块损坏时,可将该主传感器模块更换成对应的副传感器模块进行使用,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62472.4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被种植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态破坏区域修复用的植被种植防护装置,包括锚地件以及设于锚地件上的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可围绕受防护苗木公转调整方位,所述第一承载件上设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上设有可展开/折叠的挡风组件,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风力监测组件以及风向监测组件;通过风力监测组件实时监测风力大小,通过风向监测组件实时监测风向,当风力监测组件监测到风力强度达到设定防护启动值时,第一承载件根据风向监测组件监测反馈的风向信息围绕受防护苗木公转至与风向相对位置,接着挡风组件展开实现对苗木挡风防护,整个防护进程与苗木无接触,防护效果好的同时,还避免了对苗木正常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96557.4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碳汇提升方法,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浇灌组件、播种组件、控制设备、安装架以及回填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箱以及用于驱使安装箱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安装箱的底部滑动插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设有钻头,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支撑转杆的弹性支撑件以及用于驱使转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中在钻头与岩石接触而安装箱继续下移时,转杆会向安装箱的内部移动,以阻止钻头继续下移,减小钻头与岩石之间接触的压力,对钻头进行保护,同时减小治理装置受到的震动力,对治理装置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537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72826.1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顾羊羊 , 高亚红 , 徐德琳 , 叶鑫 , 许小娟 , 王燕 , 徐梦佳 , 杨悦 , 闫瑞强 , 于颖卓 , 仇洁 , 张琨 , 刘静 , 赵阳 , 黄帅 , 林乃峰 , 刘冬 , 邹长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所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利用影像的近红外波段和绿色波段计算影像的水色指数,然后根据水色指数的直方图统计,确定水色阈值;S2:利用该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利用形态学中开运算和腐蚀运算将围网区分成独立的小块,对图像使用拉普拉斯变换突出图像边界,使用二维小波变换去除影像中的椒盐噪声;S3:使用数组记录每个边界的边界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平原区养殖围网自动化识别方法具有使用多种特征并组成特征向量,更加精确的识别围网区,降低识别错误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0868.1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风沙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侵蚀沟的上方坡面设置沙障,并设置多条引水沟引导雨水进入侵蚀沟,且在侵蚀沟出口处建设坝体阻水;步骤二,待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雨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步骤三,坡面稳定后,打开拦水坝排空侵蚀沟内积水,并在坡面上播撒狼牙刺和藏沙蒿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步骤四,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地表径流引导到别处排水,植被恢复完成后在沟底设置水泥槽排水沟;步骤五,管护时维护坡面上方沙障减缓水流流速。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以利用积水内的泥沙对侵蚀沟进行填充并且对风沙区的坡面进行修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