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电池
    1.
    发明公开
    蓄能器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364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80049516.3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一种蓄能器电池(100),包括具有带形的电极和隔膜的复合体(104),复合体以具有两个末端端侧(104b、104c)和缠绕体套(104a)的柱形的缠绕体的形式。电极分别具有集流体(115、125),并且如此构造和/或彼此布置在复合体内,使得负电极的纵向边缘从端侧(104b、104c)中的一个离开,并且正电极的纵向边缘从另一端侧离开。复合体(104)在包括具有末端的圆形的开口(101c)的金属的、构造成管形的壳体件(101)的壳体中轴向定向,使得缠绕体套(104a)贴靠在构造成管形的壳体件(101)的内侧(101b)处。为了电接触电极中的一个,电池(100)包括接触元件(110),接触元件与从端侧离开的纵向边缘(115a、125a)中的一个直接接触,并且通过焊接与纵向边缘连接。构造成管形的壳体件(101)的末端的圆形的开口(101c)借助于接触元件(110)气体且液体密封地封闭,为此,接触元件(110)具有圆形的边缘(110a),其中,接触元件(110)是或包括金属的膜片(111;151),当壳体中的压力超过阈值时膜片拱起,其中,丧失接触元件与第一纵向边缘中的所述一个的电接触。

    电化学电池
    3.
    发明公开
    电化学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5526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80038909.4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电池(10、100)包括至少一个带状的负电极和至少一个带状的正电极。所述负电极和正电极分别包括集电器和被施加到集电器上的在电化学上活性的成分。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负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正电极形成复合结构并且在此通过至少一个隔离件彼此分开。这个由至少一个负电极、至少一个隔离件和至少一个正电极构成的复合结构螺旋形地围绕着绕组轴线(14)被卷绕并且形成绕组(19)。所述负电极和正电极如此构成并且/或者如此相对于彼此布置在所述复合结构的内部,使得所述负电极的集电器的纵向边缘从所述绕组的位于末端的端侧之一中伸出并且所述正电极的集电器的纵向边缘从所述绕组的位于末端的端侧中的另一个端侧中伸出。所述电池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的接触板材构件,所述金属的接触板材构件与伸出的纵向边缘之一直接接触并且所述金属的接触板材构件通过焊接与这条纵向边缘连接。所述绕组(19)包括中心空腔(20),所述绕组轴线(14)延伸穿过所述中心空腔。所述电池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和第二端侧(11、12)和环形的壳体外周(13),所述壳体外周密封地包围着内腔,在所述内腔中布置有所述绕组(19)。在所述中心空腔(20)中布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机构(24、21)或传感器机构(25)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机构能够定性地和/或定量地检测所述绕组(19)的状态变化。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端侧(11、12)上存在显示和/或接触机构(23),所述显示和/或接触机构能够显示由至少一个传感器机构所采集的测量值并且/或者能够通过所述显示和/或接触机构将这些测量值传输给接收和/或测评单元。

    电化学电池和用于制造该电化学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12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80038629.9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电化学电池(100)包括电极‑隔膜复合体(101),该电极‑隔膜复合体具有阳极(115)、至少一个隔膜(116、117)和阴极(118)。阳极(115)和阴极(118)分别包括集流体(115a、118a),该集流体具有由至少一种金属组成的表面,该表面加载有由电极活性材料构成的至少一个层(115b、118b)。集流体(115a、118a)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空闲区域(115c、118c),该至少一个空闲区域未加载该电极活性材料。代替于此,这些表面在该至少一个空闲区域(115c、118c)用支撑材料(119)涂层,该支撑材料比用它涂层的表面更加耐热。在制造电池(100)时,在制造电极‑隔膜复合体(101)之前或之后,可以将支撑材料(119)涂覆到该至少一个空闲区域(115c、118c)上或者在那里形成该支撑材料。

    具有柱状壳体的储能电芯和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749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80032369.8

    申请日:2023-04-06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储能电芯(100;300;700),其具有液密封闭的柱状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端侧(140)和第二壳体端侧(150)和壳体外罩(200),以及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该储能电芯的方法。柱状的储能电芯(100;300)包括布置在壳体中的电极‑隔膜复合体(104)。电极‑隔膜复合体(104)呈由电极带(105,108)和至少一个带形隔膜(116,117)构成的柱状卷绕体的形式存在,该卷绕体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卷绕体端侧和第二卷绕体端侧(120,130)并且具有卷绕体外罩。在此,电极‑隔膜复合体(104)轴向地布置在壳体中,从而使得第一卷绕体端侧(120)指向第一壳体端侧(140)的方向并且第二卷绕体端侧(130)指向第二壳体端侧(150)的方向。该储能电芯的特征在于,储能电芯的壳体外罩(200)由螺旋形卷绕的膜、优选螺旋形卷绕的金属膜形成并且包括至少两层膜、优选两层金属膜。

    蓄能器元件,由蓄能器元件组成的复合体以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01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80042556.X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一种蓄能器元件(100),其包括气体和液体密封地封闭的壳体和布置在壳体之内的电极隔膜复合体(104)。电极隔膜复合体(104)包括具有阳极集流体(106)的阳极(105)和具有阴极集流体(109)的阴极(108),其中阳极集流体(106)和阴极集流体(109)分别包括主区域以及自由的边条(106b、109b),主区域附有由电极材料(107、110)制成的层,边条沿着集流体的第一纵向边缘(106a、109a)延伸并且未附有电极材料(107),并且,阳极(105)和阴极(108)如此布置,使得阳极集流体(106)的第一边缘(106a)从电极隔膜复合体(104)的平的第一末端端侧(104a)中离开,并且阴极集流体(109)的第一边缘(109a)从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平的第二末端端侧(104b)中离开。壳体包括:金属的、构造成杯形的壳体件(101),壳体件包括壳体底部(101a)和末端开口;以及具有盖板(102a)的盖构件(102),盖构件被焊接到末端开口中并且封闭末端开口。联接极(102b)被引导穿过在盖板(102)中的缺口并且相对于盖板(102a)电绝缘。蓄能器元件包括接触片(111),接触片配坐在阳极集流体(106)的第一边缘(106a)上并且通过焊接与第一边缘相连接,并且同时与被引导穿过在盖板(102a)中的缺口的联接极(102b)电连接。提出,联接极(102b)包括由镍或铜或钛或镍合金或铜合金或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第一接触区域(102c),和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第二接触区域(102d),其中,第二接触区域(102d)可从壳体之外机械地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