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制管件系统及其圆模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2680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44737.3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模机构,包括:圆模杆、套设在圆模杆上的圆模座、安装在圆模座上的上圆模和下圆模,其中,上圆模与圆模杆相连,还包括:与圆模杆相连,用于驱动圆模杆运动,使上圆模远离下圆模的顶升装置。当管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顶升装置,以使与顶升装置相连的圆模杆运动,从而带动与圆模杆相连的上圆模运动,以使其向远离下圆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上圆模和下圆模打开,操作者再将管件取出。由于该圆模机构将上圆模和下圆模分离,即打开了弯制管件的型腔,取出时,不需要平行移动太长的距离即可直接取出,从而有效防止了管件与圆模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管件的成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圆模机构的弯制管件系统。

    一种弯制管件系统及其圆模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2680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44737.3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模机构,包括:圆模杆、套设在圆模杆上的圆模座、安装在圆模座上的上圆模和下圆模,其中,上圆模与圆模杆相连,还包括:与圆模杆相连,用于驱动圆模杆运动,使上圆模远离下圆模的顶升装置。当管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顶升装置,以使与顶升装置相连的圆模杆运动,从而带动与圆模杆相连的上圆模运动,以使其向远离下圆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上圆模和下圆模打开,操作者再将管件取出。由于该圆模机构将上圆模和下圆模分离,即打开了弯制管件的型腔,取出时,不需要平行移动太长的距离即可直接取出,从而有效防止了管件与圆模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管件的成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圆模机构的弯制管件系统。

    分液器检测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36939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310234218.9

    申请日:2013-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液器检测装置,包括:储气罐;进气管路,该进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罐的气源进口相连;排气管路,该排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罐的出气口相连,且在该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总阀和第一稳压装置;锁紧装置,具有进气口和用于连接待测分液器输入端的且与进气口连通的工作接口,该锁紧装置的进气口与排气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的流量S;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的压力P;控制器,与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流量传感器测得的流量S和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P判断待测分液器是否堵塞。本发明的分液器检测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分液器检测手段的效率低、操作不便、精度低等问题。

    分液器检测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3693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34218.9

    申请日:2013-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液器检测装置,包括:储气罐;进气管路,该进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罐的气源进口相连;排气管路,该排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罐的出气口相连,且在该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总阀和第一稳压装置;锁紧装置,具有进气口和用于连接待测分液器输入端的且与进气口连通的工作接口,该锁紧装置的进气口与排气管路的第二端相连;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的流量S;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的压力P;控制器,与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流量传感器测得的流量S和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P判断待测分液器是否堵塞。本发明的分液器检测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分液器检测手段的效率低、操作不便、精度低等问题。

    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及成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227876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47418.8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且具有定位槽的旋转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且位于旋转轮侧部的定位块,定位块下端在定位槽的至少一个工作位置处与定位槽形成条形部件限位部,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上述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从而在条形部件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的加工过程中对条形部件施加限位力,而该限位力能够缓解条形部件因自身窜动脱离旋转轮的情况,从而缓解条形部件在成型过程中发生的损坏,降低条形部件的报废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成型设备。

    输送机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40677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339654.2

    申请日:2013-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机构,包括振动送料装置;所述振动送料装置包括:运输料斗,驱动所述运输料斗振动的振动器及设置于所述运输料斗的输出端的暂停装置;所述运输料斗沿其运输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输出端为所述运输料斗的运输方向的低端。本发明提供的输送机构,物料运输到运输料斗内,在振动器振动的过程中,物料向运输料斗的输出端运动;在第一个物料通过输出端后,暂停装置将第二个物料暂停,在第一个物料加工完成后,暂停装置取消对第二个物料的暂停操作,使第二个物料通过输出端,实现物料的单个输出。本发明提供的输送机构,通将物料单个的输送到下一工序,有效避免了人工喂料的费时费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及成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227876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247418.8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且具有定位槽的旋转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且位于旋转轮侧部的定位块,定位块下端在定位槽的至少一个工作位置处与定位槽形成条形部件限位部,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上述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从而在条形部件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的加工过程中对条形部件施加限位力,而该限位力能够缓解条形部件因自身窜动脱离旋转轮的情况,从而缓解条形部件在成型过程中发生的损坏,降低条形部件的报废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成型设备。

    输送机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4067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39654.2

    申请日:2013-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机构,包括振动送料装置;所述振动送料装置包括:运输料斗,驱动所述运输料斗振动的振动器及设置于所述运输料斗的输出端的暂停装置;所述运输料斗沿其运输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输出端为所述运输料斗的运输方向的低端。本发明提供的输送机构,物料运输到运输料斗内,在振动器振动的过程中,物料向运输料斗的输出端运动;在第一个物料通过输出端后,暂停装置将第二个物料暂停,在第一个物料加工完成后,暂停装置取消对第二个物料的暂停操作,使第二个物料通过输出端,实现物料的单个输出。本发明提供的输送机构,通将物料单个的输送到下一工序,有效避免了人工喂料的费时费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及成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3317599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53316.X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且具有定位槽的旋转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且位于旋转轮侧部的定位块,定位块下端在定位槽的至少一个工作位置处与定位槽形成条形部件限位部,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上述条形部件限位部位于定位槽上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之间的行程内,从而在条形部件自上料位置至下料位置的加工过程中对条形部件施加限位力,而该限位力能够缓解条形部件因自身窜动脱离旋转轮的情况,从而缓解条形部件在成型过程中发生的损坏,降低条形部件的报废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条形部件成型的成型设备。

    一种弯制管件系统及其圆模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3281742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353396.9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模机构,包括:圆模杆、套设在圆模杆上的圆模座、安装在圆模座上的上圆模和下圆模,其中,上圆模与圆模杆相连,还包括:与圆模杆相连,用于驱动圆模杆运动,使上圆模远离下圆模的顶升装置。当管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顶升装置,以使与顶升装置相连的圆模杆运动,从而带动与圆模杆相连的上圆模运动,以使其向远离下圆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上圆模和下圆模打开,操作者再将管件取出。由于该圆模机构将上圆模和下圆模分离,即打开了弯制管件的型腔,取出时,不需要平行移动太长的距离即可直接取出,从而有效防止了管件与圆模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管件的成品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圆模机构的弯制管件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