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蒸汽发生装置及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42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78293.8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管、蒸汽发生装置及制冷设备,该换热管包括:管体,具有内壁和外壁;和多个翅片,间隔分布于管体的外壁,翅片呈弧形且沿管体的周向延伸,翅片与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汽化核心的空穴,翅片朝向管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弧形孔洞,至少两个弧形孔洞的弧度沿远离翅根的弧长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引导气泡逐渐长大。本申请可以提供制冷剂蒸发所需要的汽化核心,强化蒸发传热,维持气泡的形成、生长、逸出等过程,以使气泡能够稳定成长,满足管体内外双侧的相变强化换热需求,稳定及促进管外工质的蒸发换热,提高蒸发效率。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05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30774.5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多根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并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62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30775.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85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14607.5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

    一种冷凝器和空调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74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10245.5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需要单独的换热面积,造成换热器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外壳和换热管,换热管设置于外壳内,并且换热管间还设置有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外壳上的进气口连通,布气装置的表面设置有布气孔,并使从进气口进入的过热气态冷媒经布气孔喷出。本发明的冷凝器,通过在换热管间设置布气装置,可将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的区域转移至换热空间(换热空间也即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将饱和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的区域)内,从而可节省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的换热区域,进而可减少换热管数量,降低冷凝器成本。

    热管式冷凝器去过热系统、制冷系统、空调和去过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711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52111.8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式冷凝器去过热系统、制冷系统、空调和去过热方法,热管式冷凝器去过热系统包括:冷凝器,包括冷凝部;压缩机,与冷凝部连接;蒸发器,包括与压缩机连接的蒸发部,用于将冷媒蒸发后输出至压缩机中进行压缩;热管组件,包括蒸发段、与蒸发段连通的冷凝段在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蒸发段设于冷凝部和压缩机之间以对压缩机输出的压缩后的冷媒在进入冷凝部之前与蒸发段中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凝段设于蒸发部和压缩机之间以对蒸发部输出的蒸发后的冷媒在进入压缩机前与冷凝段中的冷却介质热交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和提高整体换热性能热管式冷凝器去过热系统。

    冰晶消除结构、温度控制系统和制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682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92206.8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冰晶消除结构、温度控制系统和制冰系统。冰晶消除结构包括热管换热器和下箱体。热管换热器包括多根灌装有液态传热介质的热管,每根热管具有蒸发部、冷凝部和绝热部。热管换热器配置成将由每根热管的蒸发部从包含高温气态冷媒的热源吸收的热量经由绝热部传递到冷凝部,再由冷凝部将热量传递至含冰晶的冰水以融化冰晶。蒸发部封装在下箱体内且插装在下套筒内,以在蒸发部与下套筒之间形成用于贮存高温液态冷媒的贮存室。下套筒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下箱体在底部设有能够使底部开口闭合的可动底板。可动底板构造成能够上下移动以通过闭合和开启底部开口来改变贮存室内的液位高度。本公开以简单结构布置获得温度受到期望控制的补水。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23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0779.8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5790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78231.7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涉及换热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换热翅片的冷凝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换热翅片结构包括主翅片以及形成于主翅片侧面的多重阶梯状副翅结构,多重阶梯状副翅结构能够在刺破冷凝液膜的同时增加冷凝液膜的表面张力,加速冷凝液向换热翅片的翅根方向流动。本发明通过主翅片侧面的多重阶梯状副翅结构的设计,对冷凝液膜的厚度进行多重减薄,多重的阶梯状设置实现了曲率半径的多重调整和改变,增加了冷凝液膜的表面张力,促进冷凝液膜的迅速排走,设置该换热翅片结构提高了换热管和换热器的冷凝传热效率。

    换热器用均流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28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24490.1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用均流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设备,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均流盘的设置方式导致换热器的换热能效不高的问题。该均流装置包括均流结构及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安装于均流结构上,且均流结构能通过连接结构与盘管组件形成连接,避免了均流结构与换热器的壳体及内筒体之间的焊接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应力变形带来的均流结构与对应盘管的位置偏移问题,保证了布液效果。均流结构与换热器的壳体及内筒体之间均形成有流体间隙,可使上降膜区蒸发的气体通过该流体间隙,液态冷媒能从均流结构上布液至位于下降膜区的盘管组件上。减弱了气态冷媒对液态冷媒的冲击,提高布液效果,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