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支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547745.6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门支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阀门支架安装于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上,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置了导流槽结构和排水孔,通过导流槽结构将阀门上产生的冷凝水导流至排水孔,以防止冷凝水滴落;导流槽结构以下则设置了导流面,将高度较低的冷凝水导流至导流槽以排出。本发明的阀门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支架表面产生的冷凝水会滴落影响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导流装置及设有其的换热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25454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116284.2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及设有其的换热设备,导流装置包括:集水部,设有具有进水口与导流口的集水槽;夹持部,连接于集水部,夹持部界定形成连通进水口的夹持空间;导流部,连接于集水部,导流部设有连通导流口的导流通道。上述导流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管道上,该导流装置可收集连接管道上的冷凝水并引导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从而避免定位螺栓腐蚀损坏,进而有效避免了因的定位螺栓腐蚀损坏导致压缩机的振动增大、产生共振噪音以及关联部件失效等问题。

    换热装置、空调及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1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81934.X

    申请日:2021-0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装置、空调及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其中,换热装置包括传热组件,包括第一传热件和第二传热件,第一传热件与压缩机连接,以吸收压缩机的热量,第二传热件与换热器连接,以传递热量至换热器;以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开关和控制电路,控制开关控制控制电路形成通路以产生磁力,使第一传热件和第二传热件接触。通过此种方法,利用压缩机余热除霜,节能环保。

    空调器、热管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介质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26829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69145.8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热管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介质及终端,利用热管蒸发段从压缩机缸体上吸热,并将热量通过热管冷凝段传递到底盘上,用于室外机底盘上冰霜的融化。本发明在不增加外部能源消耗及分体机功耗的条件下,利用分体空调器室外的压缩机热源,热管装置进行热量的转移,结合本发明的控制方案,实现不用底盘电加热带/管等外部热源,不用整机冷媒化冰增加功耗,即可实现底盘化冰、底盘化霜。能源利用率高,结构形式简单,具有成本优势强的。本发明空调器对比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加热带/管方案,在能源的节省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月耗电可节省79.2度以上。

    导流装置及设有其的换热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254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16284.2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及设有其的换热设备,导流装置包括:集水部,设有具有进水口与导流口的集水槽;夹持部,连接于集水部,夹持部界定形成连通进水口的夹持空间;导流部,连接于集水部,导流部设有连通导流口的导流通道。上述导流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管道上,该导流装置可收集连接管道上的冷凝水并引导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从而避免定位螺栓腐蚀损坏,进而有效避免了因的定位螺栓腐蚀损坏导致压缩机的振动增大、产生共振噪音以及关联部件失效等问题。

    空气净化器及其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32055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653529.2

    申请日:2016-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框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底座;固定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中;等离子体发生极,缠绕于所述固定调节结构上,并穿设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空腔伸出;绝缘套管,套设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极上,所述等离子体发生极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所述固定调节结构相接触。通过在等离子体发生极上套设绝缘套管以绝缘并加固等离子体发生极,使得等离子体发生极平稳地产生等离子体,有效的解决等离子体发生极的端部漏电打火的问题,保证等离子体发生极的质量,进而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静电模块结构、电极组件及其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3319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69381.2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静电模块结构、电极组件及其极板结构,极板结构包括电极片(11),所述电极片(1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直线方向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11)之间通过连接件(12)连接。上述极板结构,相邻两个电极片通过连接件连接,多个电极片沿直线方向排列。在需要调节电极片的数量时,可以并排设置多个极板结构或减少电极片的数量完成电极组件中电极片的整体数量,具体分割或组装方式依据实际需要的电极片安装总数而定,不产生废料,提高了极板结构的通用性,无需对不同的极板结构单独开模加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连接有连接件,方便实现任意数量电极片之间的有效连接,有效提高了极板结构的组装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