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88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0110928.0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洪结构,公开了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包括挡墙本体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堤防具有防洪管道,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防洪管道,升降架的顶部与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当低水位时,防洪结构不启动;当高水位时,河道的水流进入防洪管道,升降架在浮力作用下逐渐上升,使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朝上摆动,提高堤防的高度,防洪结构自动启动;当河道水位再次降低时,升降架随水位下降而自动下降,挡墙本体的另一端自动回到堤防表面;满足城市河道的自动防洪,实现自动升降且可调节的对城市河道进行自动防洪。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81338.1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自动清除拦鱼格栅附着垃圾的过鱼监测装置,包括过鱼道和设于过鱼道内的过鱼箱,过鱼箱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通口,两通口连通且两连通口分别与过鱼道的上下游正对;过鱼箱两侧分别设有拦鱼格栅,拦鱼格栅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拦鱼格栅上游端与过鱼箱连接,拦鱼格栅下游端与对应的过鱼道边墙内壁抵接,以使鱼类仅能通过过鱼箱洄游至上游;沿水流方向,拦鱼格栅由固定段和活动段构成,固定段固定设置,活动段上游端通过连接机构可转动设置在固定段的下游端,便于在水流作用下使得垃圾流入活动段后并通过活动段向下游方向转动将拦鱼格栅上附着的垃圾清除。本发明不需人工操作,就能及时自动清除拦鱼格栅上附着的垃圾。
-
公开(公告)号:CN1196416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22791.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管道泵装置,包括真空水泵罩,所述真空水泵罩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水泵罩支座,所述真空水泵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管道泵支座,所述管道泵支座的顶部设置有管道泵,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真空水泵罩、水泵罩支座与管道泵,能够有效地减少了管道泵的功率,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具体的,在液体抽取过程中,首先拆下水泵罩顶盖与外壳的螺栓,露出真空水泵罩内部,接着,将管道泵安装在连接板上,启动液压推杆使升降框和柱状杆下降,带动转动杆和收扩块夹紧管道泵体,然后,重新固定水泵罩顶盖,并通过管道接管连接通水管,将真空水泵罩和管道泵浸入液体中,管道泵开始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188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10928.0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洪结构,公开了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包括挡墙本体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堤防具有防洪管道,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防洪管道,升降架的顶部与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当低水位时,防洪结构不启动;当高水位时,河道的水流进入防洪管道,升降架在浮力作用下逐渐上升,使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朝上摆动,提高堤防的高度,防洪结构自动启动;当河道水位再次降低时,升降架随水位下降而自动下降,挡墙本体的另一端自动回到堤防表面;满足城市河道的自动防洪,实现自动升降且可调节的对城市河道进行自动防洪。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4415.6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过鱼设施进口和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的智能化生态丁坝及方法,智能化生态丁坝包括丁坝主体,丁坝主体上设有监测设备、滑轨、电子水尺和圆孔闸门。通过电子水尺监测河道水位、通过滑轨控制监测设备上下移动以监测不同水位的流速数据和鱼类时空分布规律并反馈至计算机终端平台;计算机终端平台采用适宜度指数HSI、综合栖息地适宜性面积WUA及生境利用率PUA计算当下的河道栖息地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若不符合标准,控制丁坝主体各圆孔闸门启闭从而调节河道水动力条件,改善河道栖息地质量。本发明监测及调控实时且智能化,将丁坝设于鱼道进口下游处,帮助改善鱼道进口处水深及流速,提升鱼道进口吸引率及鱼类上溯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7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79509.7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气象参数的河渠水气热平衡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净进入水体的太阳辐射值;计算水体向外释放的净长波辐射;计算水体表面的蒸发失热;计算水气温差引起的热传导;计算降雪失热;计算水气热平衡。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不需要求解微分方程和迭代计算,可直接计算热平衡中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蒸发失热、水气热传导和降雪失热,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计算效率相比复杂的热力学模型显著提高。所述的计算方法能够精细模拟河渠逐小时水体吸收的太阳辐射、吸收的长波辐射,也能计算各时段水体反射的太阳辐射、释放的长波辐射、蒸发失热、水体与气温温差引起的热传导及降雪引起的失热,具有精细化、模块化的特点,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84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881341.3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鱼类全河段生境试验系统,包括矩形水槽,水槽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水槽内设有若干隔板以将水槽分成若干池体,沿水流方向,依次为水动力循环池、野外生境池、鱼类暂养池和水质处理池;水动力循环池通过溢流堰进入野外生境池;鱼类暂养池和野外生境池对应的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在第一连通口处设有格栅门;水质处理池和鱼类暂养池对应的隔板镂空设置;水动力循环池内设有水泵,以将水质处理池内的水泵入水动力循环池,并可通过控制水泵调节水槽内水体流速;各池体对应的水槽内壁或/和隔板上均设有摄像头,且所有摄像头与显示屏连接。该试验系统的试验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及时有效地获取试验数据,周期短、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87644.7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床沙取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纵向分层床沙取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取沙杆与取沙筒的顶部连接,取沙筒的内部具有取沙腔,取沙筒的侧部有出沙口;2)、将侧部封盖板出沙口封闭,操作取沙杆直至整个取沙筒插入在河床中;底部封盖板将底部开口打开,直至床沙填充满取沙腔,形成床沙样体;3)、通过取沙杆将取沙筒上提并原位转动;在上提取沙筒的过程中,底部封盖板将底部开口封闭;4)、通过取沙杆将取沙筒依序上提出河床以及水体;5)、将取沙杆与取沙筒脱离连接,摆动侧部封盖板,床沙样体通过出沙口倒出;通过以上步骤所述,不仅提高了取样效率,还确保了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床沙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取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619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12696.9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F5/28 , E02F3/88 , G01C13/00 , G01F23/00 , G01N33/18 , G01N15/0205 , G01N15/08 , G01K13/00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多功能设备,包括泥沙清淤装置,用于对河底淤泥进行清除;泥沙启动流速装置主体,沿着水流方向包含顺直水流段和突出段,二者之间呈倾斜连接,其中所述突出段为鱼类提供通过通道,所述顺直水流段沿着水流方向由渐缩段、测量段和扩散段组成;水文水动力测控系统对泥沙启动流速装置主体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本发明的装置应能够在一体化设计下,实现泥沙启动流速测量、水文水动力监测和泥沙清淤功能,同时兼顾鱼类的生态保护,提升河道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746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81346.6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鱼类全河段生境试验方法,采用试验系统进行试验,试验系统包括矩形水槽,水槽内设有若干隔板以将水槽分成若干池体,沿水流方向,依次为水动力循环池、野外生境池、鱼类暂养池和水质处理池,试验方法包括:根据原型全河段特征调整试验系统的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包括水深和流速,同时准备试验鱼类;将试验鱼类放入鱼类暂养池内进行驯养2~4 h,以使试验鱼类适应水槽内环境;打开格栅门,以使试验鱼类进入野外生境池,根据显示屏上的视频数据,观察并记录试验鱼类在水槽内的活动轨迹,通过AI视频追踪技术分析鱼类行为,从而明确鱼类生境需求。该试验方法的试验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及时有效地获取试验数据,周期短、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