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及其制备和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18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35139.X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及其制备和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芭蕉科植物的废弃物以块体的形式直接干燥、收集备用;将芭蕉茎块用碱液进行处理、洗涤、干燥;将碱处理后的芭蕉茎块碳化,碳化所得样品切割成尺寸适用的块体,得到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利用芭蕉科植物的废弃物的天然有序的多孔结构,通过碱处理和碳化的方法获得具有自支撑三维结构和分级孔隙结构的体相(块体)炭材料,所得炭材料还具有杂原子自掺杂特性。该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特性,可用于环境修复领域,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且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

    一种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及其制备和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186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435139.X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及其制备和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芭蕉科植物的废弃物以块体的形式直接干燥、收集备用;将芭蕉茎块用碱液进行处理、洗涤、干燥;将碱处理后的芭蕉茎块碳化,碳化所得样品切割成尺寸适用的块体,得到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利用芭蕉科植物的废弃物的天然有序的多孔结构,通过碱处理和碳化的方法获得具有自支撑三维结构和分级孔隙结构的体相(块体)炭材料,所得炭材料还具有杂原子自掺杂特性。该生物质体相炭材料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特性,可用于环境修复领域,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且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