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控制阀和冷却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04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399478.7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一种控制阀,包括:阀壳体;冷却剂端口,形成在阀壳体中,并且冷却剂通过该冷却剂端口流入;油冷却器端口,形成在阀壳体中;加热器端口,形成在阀壳体中;散热器端口,形成在阀壳体中;旁路流动路径,冷却剂端口和加热器端口通过该旁路流动路径连通;以及球阀,其中当该球阀在阀壳体内旋转时,冷却剂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选择性地连通,并且冷却剂端口和散热器端口选择性地连通,其中与冷却剂端口连通的阀入口形成在球阀中,选择性地与阀入口连通的第一区段出口、第二区段出口和第三区段出口连续地形成在球阀的外周上。

    整体式废气再循环阀壳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9450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10218807.7

    申请日:2015-04-30

    Inventor: 杨一锡 金京熙

    Abstract: 一种整体式废气再循环阀壳包括:温度控制通路,温度控制通路构造成包括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将形成在发动机中的水管套连接至散热器,并且第二冷却通道从第一冷却通道分支出并且延伸至用于冷却再循环废气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以及辅助冷却通路,辅助冷却通路构造成将引进至第二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导向至废气再循环阀壳,因此,通过将冷却水从发动机中排放所经由的部件与连接至废气再循环阀壳的冷却水通道整体式形成,能够容易地将废气再循环阀壳设置在发动机舱中。

    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647771.4

    申请日:2022-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驱动马达;主水泵;冷却管线;热交换管线;加热器管线,加热器和排气热回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管线上;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将冷却剂选择性地供应到冷却管线、热交换管线和加热器管线;旁通管线,连接排气热回收装置的后部和加热器的前部;辅助水泵,将冷却剂从排气热回收装置选择性地供应到加热器的前部;状态测量单元,测量车辆的操作状态并输出相应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状态测量单元的输出信号控制发动机、驱动马达、主水泵、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和辅助水泵的操作。

    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08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11123219.5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汽缸体,其包括:汽缸腔室,水套,其沿着所述汽缸腔室延伸,具有入口和出口的空间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贯通所述水套,使得冷却水经过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循环进入所述空间部;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器,其联接至与汽缸体的所述空间部邻近的汽缸体,以从汽缸体的一侧覆盖空间部,并且所述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在所述空间部中的气体流动路径,以通过在所述空间部内部的气体流动路径循环排放气体;插入引导件,其布置在所述多个汽缸腔室与所述空间部之间,所述插入引导件阻挡在水套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流动。

    整体式废气再循环阀壳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9450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218807.7

    申请日:2015-04-30

    Inventor: 杨一锡 金京熙

    Abstract: 一种整体式废气再循环阀壳包括:温度控制通路,温度控制通路构造成包括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将形成在发动机中的水管套连接至散热器,并且第二冷却通道从第一冷却通道分支出并且延伸至用于冷却再循环废气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以及辅助冷却通路,辅助冷却通路构造成将引进至第二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导向至废气再循环阀壳,因此,通过将冷却水从发动机中排放所经由的部件与连接至废气再循环阀壳的冷却水通道整体式形成,能够容易地将废气再循环阀壳设置在发动机舱中。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装置的供油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汽缸盖

    公开(公告)号:CN10145766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0810096359.8

    申请日:2008-05-09

    Inventor: 金京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4 F01L1/02 F01L2001/34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装置的供油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汽缸盖。供应至输入侧CVVT装置和排出侧CVVT装置的油中的杂质可以通过布置在形成在汽缸盖中的供油结构中的两个滤油器有效地过滤,其中,供油结构包括:第一滤油器,所述第一滤油器从主通道接收油并从中过滤杂质;第一OCV,所述第一OCV从第一滤油器接收油;第一CVVT装置,所述第一CVVT装置从第一OCV接收油;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二滤油器从主通道接收油并从中过滤杂质;第二OCV,所述第二OCV从第二滤油器接收油;第二CVVT装置,所述第二CVVT装置从第二OCV接收油。根据本发明,杂质通过过滤器被有效地过滤,CVVT装置的精确性可以得以提高。

    带有分离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水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39817C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2159307.8

    申请日:2002-12-26

    Inventor: 金京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F02F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其中,水套冷却水入口的形状被改变,以减小流动损失,和水套出口的位置被特定(置于相同高度),以改进温度自动调节装置的预期寿命。带有分离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特征如下:气缸盖和气缸体分别单独地形成有水套。入口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共用,其截面面积随着向内部的接近而降低;两个出口的位置被移向气缸盖。

    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0811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1123219.5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汽缸体,其包括:汽缸腔室,水套,其沿着所述汽缸腔室延伸,具有入口和出口的空间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贯通所述水套,使得冷却水经过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循环进入所述空间部;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器,其联接至与汽缸体的所述空间部邻近的汽缸体,以从汽缸体的一侧覆盖空间部,并且所述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在所述空间部中的气体流动路径,以通过在所述空间部内部的气体流动路径循环排放气体;插入引导件,其布置在所述多个汽缸腔室与所述空间部之间,所述插入引导件阻挡在水套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流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