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钙钛矿/金刚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9393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610825641.X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钙钛矿/金刚石复合材料,它是一种粒径为50~80nm的钙钛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粒径为1~20μm的金刚石微粉上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微米金刚石进行氨化处理,使其表面带有氨基团,再将其制备成金刚石悬浮液;将硝酸盐和柠檬酸加入到金刚石悬浮液中,使金属硝酸盐水解形成溶胶,再聚合生成凝胶,最后经干燥、焙烧得到钙钛矿/金刚石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化学均匀性好,且钙钛矿纳米粒子均匀的分布在了金刚石微粉上,提高了钙钛矿纳米粒子的分散度,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多了催化活性位点,使其具有更好的催化能力,并拓宽了微米金刚石的应用领域。

    一种提高金刚石自锐性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53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67081.1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3/14

    Abstract: 一种提高金刚石自锐性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将金刚石颗粒浸泡入壳聚糖溶液中润湿后沥出,再与羰基铁粉混合搅拌、干燥,金刚石与羰基铁粉的质量比是1:1,用30目筛网过筛,得到表面沾附铁粉的金刚石颗粒;将表面沾附铁粉的金刚石颗粒与刚玉粉均匀混合置入坩埚中,在马弗炉内进行900~1200℃高温退火,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出炉,过筛分离去除刚玉粉与铁粉,再用稀盐酸将退火后的金刚石颗粒浸泡搅拌1小时,除去金刚石颗粒表面粘附的铁粉,洗净干燥即得到表面被铁粉刻蚀的金刚石颗粒。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时间短,成本经济,得到表面蚀坑均匀、把持力和自锐性良好的金刚石颗粒。

    一种镀碳化硅层的短切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0294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724764.X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镀碳化硅层的短切碳纤维,它是一种碳化硅涂层厚度在100~500纳米之间,涂层中的碳化硅是纳米晶,碳化硅晶粒为10~50纳米的短切碳纤维。上述镀碳化硅层的短切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去除表面胶层的短切碳纤维与纳米硅粉按质量比为8~20:100混合,装填到石墨模具中,放入电等离子烧结设备,以100℃/min的速度升至1150℃,再以20℃/min升至1250~1300℃,保温5分钟;然后,以20℃/min降温到1200℃,保温10分钟,随炉自然冷却。取出烧结块后,研磨15分钟,即得到表面镀碳化硅层的短切碳纤维。本发明工艺简单、镀层均匀、增重量可控,提高了短切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改善了短切碳纤维在烧结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

    一种金刚石微粉表面镀覆纳米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8476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510422922.6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金刚石微粉表面镀覆纳米银的方法,它主要是以银氨溶液为化学镀液,以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为还原剂,在氨化的金刚石微粉表面化学镀银纳米粒子。本发明操作简单、镀覆银盐的利用率高,制备出的镀银金刚石微粉镀层均匀,增重量可控,提高了金刚石微粉的导电性,改善了金刚石微粉在金属结合剂中的烧结条件,增强了金刚石烧结体对金刚石微粉的把持力。

    一种有效减少激光熔覆裂纹的机械冲击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8822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564200.4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效减少激光熔覆裂纹的机械冲击装置,其主要包括:送粉式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熔覆装置、数控装置和机械冲击组件。本发明将要熔覆的工件用三爪或四爪卡盘卡紧,采用预置送粉方式对工件送粉,在激光熔覆完成单道上施加一定频率的机械冲击,得到质量优异的熔覆层。由于冲击引起的机械振动能有效打碎熔池中优先析出的枝状晶,晶粒得到细化,提高凝固晶体的塑性,避免热裂纹,其次机械冲击锤头对熔覆单道的锤击作用,可部分平衡掉熔池冷却过程产生的残余拉应力,减少冷裂纹出现,得到质量优异的熔覆层。

    一种钙钛矿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3747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23631.9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钙钛矿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其是在石墨烯膜上均匀分布棒长为140~770nm,直径为70~90nm的钙钛矿纳米棒。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以石墨纸为阳极,碳棒为阴极,浓硫酸为电解液,进行氧化剥离,制备出薄层石墨烯材料;再将其制备成石墨烯悬浮液;将硝酸盐加入到石墨烯悬浮液中,使金属硝酸盐水解,辅助水热,最后经干燥、焙烧得到钙钛矿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操作简单、晶化程度高,在电催化过程中,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适合作为燃料电池的电催化材料使用;在光催化过程中,该复合材料可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比单纯的钙钛矿纳米棒材料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一种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0701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90121.X

    申请日:2013-07-1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它是一种二氧化锰呈纳米薄片状,相互交叉连接成网状包裹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乙炔黑:高锰酸钾:商用多壁碳纳米管=1:17.5:4~66的重量比混合,再按每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上述混合物0.428g~1.606g制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在50°C~70°C下恒温加热4h~12h,反应后将悬浊液离心分离,并将沉淀物用离子水洗涤后在50~100Pa真空下50°C~70°C烘干。本发明用到的碳纳米管及乙炔黑无需任何前处理,工艺简单,反应过程易于操控,能够提高CNT表面MnO2负载量和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

    一种钙钛矿/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5057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16978.4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钙钛矿/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硝酸盐和柠檬酸加入到自制的石墨烯悬浮液中,使金属硝酸盐水解形成溶胶,再聚合生成凝胶,最后经焙烧得到钙钛矿/石墨烯;将钙钛矿/石墨烯复合粉体分散在无水乙醇中获得稳定的悬浮液,通过施加直流电场,使悬浮液中的复合粉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透明导电玻璃移动,并在其上形成均匀的沉积层,从而制备出钙钛矿/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本发明操作简单、无后续高温烧结,且钙钛矿颗粒均匀的分布在了石墨烯片层上。在光催化过程中,该复合薄膜电极使得光生电子-空穴对迅速转移,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复合,因此可适合作为光电催化的电极材料使用。

    一种玻璃基底上钙钛矿型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454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2163.2

    申请日:2012-01-1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胡婕 黄浩 马家华

    Abstract: 一种玻璃基底上钙钛矿型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按比例将甲组硝酸盐和乙组硝酸盐与无水乙醇溶解,加入柠檬酸得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经超声雾化器雾化,形成的雾滴由氮气携带从而形成气溶胶,利用氮气使气溶胶进入管式炉中的反应腔内,到达加热的玻璃基底上进行沉积,最终形成钙钛矿型纳米晶薄膜。本发明设备简单、易操作、制备出的钙钛矿型纳米晶薄膜表面较平整,无明显缺陷,且膜层厚度较均匀,薄膜与玻璃基底结合较紧密,该薄膜对多种有机染料均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可适合作为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材料使用。

    蜂巢状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7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803792.1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巢状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催化剂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薄层石墨烯、SiO2微球和双氰胺按照质量比1:11~128:62.5~250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充分混合后干燥,得到前驱物;将前驱物于530~600℃下煅烧2~3h,冷却后将所得产物与氢氟酸混合,于水浴75~85℃下搅拌5~7h后,洗涤干燥。该复合材料呈现蜂巢状结构,孔径为200~600nm,孔隙率为26%~85%。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并且比表面积大,孔道丰富,提高了氧气的传质速度,且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适合作为燃料电池的电催化材料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