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运动状态下多频感应淬火加热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7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501311.2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雷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运动状态下多频感应加热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涉及工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在转动条件下的电‑磁‑热‑运动多场耦合模型,通过等效代替的方法,将连续加热过程离散化,合理调节中高频单次加热时间步长,并将单次中高频加热结果进行叠加,等效单个时间段内连续加热过程,再通过读取循环程序宏文件,使工件转动一定角度,同时,在下一次中高频迭代过程中承接上一步叠加后的温度结果,将单个计算过程串联,提高有限元仿真精确性,更加贴近于现实,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基于动态坐标系的斜齿轮螺旋式电流加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4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147228.9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张天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坐标系的斜齿轮螺旋式加载方法,通过建立仿形线圈坐标系组对仿形线圈上所加载电流载荷的方向进行控制。在仿形线圈坐标系组的自动变换过程中,实现了斜齿轮相对于仿形线圈的螺旋式运动过程的模拟。本发明相较于电压加载方式更加准确,省时省力。同时,整个仿真过程自动化运行,操作简单,方便工厂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

    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540683.X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卢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材料物性参数文件库,建立齿条三维模型和局部坐标系,激活对应局部坐标系并建立感应器几何模型,确定负载迁移速度,根据线圈进给速度和加热子循环时间,确定负载迁移量并移动感应器,建立空气模型,划分网格并分别建立电磁场与温度场求解环境,建立齿条有限元仿真模型,求解子循环,判断齿条加热过程是否结束,若是则循环结束,完成整个仿真过程,输出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图谱,否则返回重新建立齿条三维模型和局部坐标系。本发明解决了齿条扫描式感应加热过程的电磁‑热‑运动多场耦合问题,相较于静态仿真,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40683.X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卢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材料物性参数文件库,建立齿条三维模型和局部坐标系,激活对应局部坐标系并建立感应器几何模型,确定负载迁移速度,根据线圈进给速度和加热子循环时间,确定负载迁移量并移动感应器,建立空气模型,划分网格并分别建立电磁场与温度场求解环境,建立齿条有限元仿真模型,求解子循环,判断齿条加热过程是否结束,若是则循环结束,完成整个仿真过程,输出大模数齿条感应加热过程数值仿真图谱,否则返回重新建立齿条三维模型和局部坐标系。本发明解决了齿条扫描式感应加热过程的电磁‑热‑运动多场耦合问题,相较于静态仿真,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板材轧制过程加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76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88945.3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雷干 杨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轧制过程加热装置及方法,其包括用于整体加热的移动式感应线圈组、用于补热的履带式感应线圈组、第一测温仪、第二测温仪和板型仪,利用传送带带动板材在生产线上匀速运动,采用整体感应线圈和履带式感应线圈组对板材进行初步加热和补热的方式,使得板材整体达到最佳轧制温度。通过履带式感应线圈组与板材同步运动并且测温仪和板型仪实时检测板材表面温度和形状,实现加热过程中小线圈的点对点式精准补热,降低了由于板形不良、中浪、加热过程中板形变化等板材表面形状不均匀带来局部温差过大的现象,使得板材在轧制前得到精准,均匀的加热,达到理想的温度分布,实现板材在不同轧制阶段的加热需求,提高轧制质量。

    一种柔性修磨铸坯的装置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3314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30306.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张天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修磨铸坯的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正上方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正上方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砂轮组件和电机,所述砂轮组件的输入端和电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所述底座和支撑板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测量组件。本发明通过物理接触法精确测量铸坯毛刺高度,解决了传统测距仪使用寿命短且不易测量等问题,而且可通过计算机在线分配磨削量,保证加工精度;本工艺通过交错设置多组装置对铸坯毛刺进行反复的测量和磨削,可有效保证磨削精度,且单个砂轮损坏后可直接替换,降低操作成本,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非常理想的技术效果。

    一种汽车起重机吊臂最优受力角度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99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85581.7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张天雄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起重机吊臂最优受力角度调节装置,属于起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起重臂非起重端铰接固定在转动底盘上,且尾部端头固定安装有配重,转动底盘固定在主底盘边侧,主底盘中间位置底部安装有转盘,主底盘顶部安装有驾驶室,优化调节装置包括上端面与支撑油缸底端铰接的滑板,固定在主底盘上的滑动底盘;滑动底盘上开有与滑板相匹配的滑槽,滑板镶嵌于滑动底盘的滑槽中并滑移,滑槽始终与起重臂保持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本发明通过调节起重臂与支撑油缸间承受力的最优角度,实现起升变角与合理角度大小的最接近,增加极限位置的起重载荷,减小变幅应力对起重臂的影响。

    一种结构耦合丝杆感应加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23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123810.2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雷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耦合丝杆感应加热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可移动式感应线圈装置、可活动式丝杆支撑架装置、机架传动装置和热成像仪,通过结构耦合的方式,将六个感应线圈排列在待加热丝杆的周向上,相邻两感应线圈中通入频率不同的中高频电流,再利用待加热丝杆的自转完成中高频的切换,可在几毫秒内完成中高频的迭代,达到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热成像仪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测温,并与目标温度实时比对,实时调整加热参数和电机转速,精确控制加热温差,使丝杆整个表面完全均匀加热,提高加热质量。本发明结构简单,对电源要求较低,成本较低,可在满足生产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

    宽厚板在线矫直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145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424981.2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叶胡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厚板在线矫直装置及工艺,其包括驱动装置、板形仪、托辊、矫直机以及被矫钢板;所述被矫钢板由所述托辊支承,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且先由所述板形仪测量所述板形仪长度范围内的所述被矫钢板的不平度,再由所述矫直机在中控系统的控制下对所述被矫钢板进行矫直;在所述被矫钢板的矫直过程中,中控系统根据所述被矫钢板的不平度控制脉冲电流的通入;本发明采取在矫直过程中通入脉冲电流的方法,一方面通过热电效应和电致塑性效应改善板材塑性,使板材在被矫直过程中发生较为均匀的变形;另一方面利用脉冲电流的特性消除矫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实现矫直机宽度范围内的板材的在线连续矫直,大幅度提高宽厚板矫直效率和质量。

    一种柔性修磨铸坯的装置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3314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230306.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刘志亮 张天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修磨铸坯的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正上方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正上方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砂轮组件和电机,所述砂轮组件的输入端和电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所述底座和支撑板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测量组件。本发明通过物理接触法精确测量铸坯毛刺高度,解决了传统测距仪使用寿命短且不易测量等问题,而且可通过计算机在线分配磨削量,保证加工精度;本工艺通过交错设置多组装置对铸坯毛刺进行反复的测量和磨削,可有效保证磨削精度,且单个砂轮损坏后可直接替换,降低操作成本,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非常理想的技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