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0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0174.7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高压容器疲劳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船用高温高压容器疲劳分析的损伤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高温高压容器的有限元模型;(2)、基于有限元模型对高温高压容器进行谐响应分析,用于得到从加速度谱到应力响应谱的传递函数;(3)、基于有限元模型对高温高压容器作水动力分析,用于计算从海浪谱到位移谱的传递函数;(4)、进行传递函数转换,转换海浪谱到加速度谱的传递函数;(5)、分别计算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用于得到两种不同的疲劳损伤数据。通过精确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以及合理的传递函数转换等,使分析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能精准评估容器疲劳状况,比传统方法准确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29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83066.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船体结构应力场的构建方法,包括:将船体结构所受的不规则波载荷分解为有限个基础规则波载荷;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确定不规则波波长与船长的关系,并利用色散方程确定基础规则波周期;将基础规则波作用下的船体应力场视为基础应力场,对传感器位置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传感器位置建立优化的应力场重构数学模型;利用传感器监测到的船体数据反演规则波载荷的组合系数;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利用规则波组合系数和基础规则波作用下的船体应力场合成船体的实际应力场。本发明中的规则波载荷分解方法和测点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应力场重构数学模型的维度和病态程度,从而降低计算量,提高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15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83141.9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局部路径规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无人船起点、目标点、障碍物位置参数,构建无人船的航行地图;DWA算法生成速度采样窗口,并且根据无人船运动模型生成采样轨迹;引入障碍物预测轨迹,根据障碍物预测轨迹构建一个椭圆作为障碍物识别区域,在椭圆中反映障碍物的速度和航向;计算椭圆到采样轨迹最短距离,将其作为采样轨迹的距离评价项;计算改进后整体评价函数,选择评分最优的速度组合并执行。本发明避免了传统DWA算法在复杂海域时出现危险避障行为的状况,尤其是面对高速运动的障碍物,能够尽早开始避障行为,提高了无人船对动态障碍物的避障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1282.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17/1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风机塔筒气动载荷识别稳定性的测点优化方法,属于风机塔筒气动载荷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在风机塔筒的内壁上布置若干初始应变监测点位,在应变监测点位上设置应变传感器组;根据初始监测点位布置情况,建立气动载荷与结构响应之间的数学模型;以载荷频域范围内病态程度最严重频响函数矩阵作为优化矩阵进行数学模型优化;采用逐次增加法进行测点优化,得到最优测点矩阵;根据最优测点矩阵重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逆伪激励法识别塔筒受到的气动载荷。本发明能够实现风机塔筒气动载荷的有效识别,获得最优测点布置,降低矩阵病态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0169.6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高压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用高温高压容器时域疲劳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船用高温高压容器的有限元模型;S2、计算船用高温高压容器所承受的内压和热载荷;S3、计算船用高温高压容器所承受的波浪载荷;S4、选取疲劳损伤评估位置;S5、计算热压应力时间历程;S6、计算波浪应力时间历程。通过采用了结合内压、热载荷和波浪载荷的时域疲劳分析方法,能够全面评估船用高温高压容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疲劳行为。通过叠加多种载荷的应力时间历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一载荷分析的方法,本发明能更准确地反映容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复杂应力状态,有效解决了传统分析忽略载荷耦合作用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00747.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冰载荷识别数学模型病态消除方法,属于载荷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初始数学模型,得到包含所有候选测点的总传递矩阵;以矩阵灵敏度为优化条件,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对初始传递矩阵进行优化,初步排除无效与低效测点;以条件数为优化条件,采用逐次增加算法,将矩阵扩展到目标数目,优化测点布置;重新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分布式冰载荷。本发明相对于D‑最优设计方法和分块C‑最优设计方法具有更好的优化结果,且计算代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41282.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17/1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风机塔筒气动载荷识别稳定性的测点优化方法,属于风机塔筒气动载荷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在风机塔筒的内壁上布置若干初始应变监测点位,在应变监测点位上设置应变传感器组;根据初始监测点位布置情况,建立气动载荷与结构响应之间的数学模型;以载荷频域范围内病态程度最严重频响函数矩阵作为优化矩阵进行数学模型优化;采用逐次增加法进行测点优化,得到最优测点矩阵;根据最优测点矩阵重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逆伪激励法识别塔筒受到的气动载荷。本发明能够实现风机塔筒气动载荷的有效识别,获得最优测点布置,降低矩阵病态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5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04627.2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7/18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下反应堆压力容器疲劳分析方法,属于压力容器分析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谱分析方法计算波浪载荷作用下结构的传递函数,并基于海况参数得到节点的应力分量功率谱密度函数;将频域信号转化为时域信号;计算热‑内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时间历程并进行应力分量时间历程的叠加,获得结构的疲劳应力值;计算每个应力循环的疲劳损伤值,得出每组时间历程的疲劳损伤,并获得该工况下的总疲劳损伤。本发明能够克服了现有疲劳分析方法的缺陷,准确地评估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在热、内压及海洋环境多种载荷联合作用下的疲劳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83066.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船体结构应力场的构建方法,包括:将船体结构所受的不规则波载荷分解为有限个基础规则波载荷;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确定不规则波波长与船长的关系,并利用色散方程确定基础规则波周期;将基础规则波作用下的船体应力场视为基础应力场,对传感器位置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传感器位置建立优化的应力场重构数学模型;利用传感器监测到的船体数据反演规则波载荷的组合系数;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利用规则波组合系数和基础规则波作用下的船体应力场合成船体的实际应力场。本发明中的规则波载荷分解方法和测点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应力场重构数学模型的维度和病态程度,从而降低计算量,提高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00747.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冰载荷识别数学模型病态消除方法,属于载荷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初始数学模型,得到包含所有候选测点的总传递矩阵;以矩阵灵敏度为优化条件,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对初始传递矩阵进行优化,初步排除无效与低效测点;以条件数为优化条件,采用逐次增加算法,将矩阵扩展到目标数目,优化测点布置;重新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分布式冰载荷。本发明相对于D‑最优设计方法和分块C‑最优设计方法具有更好的优化结果,且计算代价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