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局部热处理提高铝合金管材弯曲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19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10355.3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局部热处理提高铝合金管材弯曲性能的方法,属于铝合金管材弯曲成形技术领域。该利用激光局部热处理对铝合金管材局部改性,通过激光的短时局部热处理工艺,大大提高局部改性后的铝合金管材的弯曲性能,从而为铝合金管材大变形量弯曲提供一种新方案。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激光局部热处理提高铝合金管材的弯曲性能,基于激光热处理对铝合金管材局部改性最终提高铝合金管材弯曲性能,主要包括H态、T6态铝合金的局部软化和T4态铝合金的局部硬化两种方式,通过合理制定铝合管材的激光热处理路径及激光工艺参数可显著提高铝合金管材室温下的弯曲成形能力。

    一种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的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2931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75046.7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丝线材料拉伸试验装置和方法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的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分为两组夹具装置,每组夹具装置包括绕线柱、锁紧柱、连接杆、安装板,将待测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一端首先缠绕至锁紧柱的光杆部分,预紧锁紧柱上的锁紧螺母,使橡胶垫圈压住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再将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缠绕于绕线柱的圆环形凹槽一周,缠绕方向为顺时针,使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与绕线柱的圆环形凹槽完全贴合;另一组夹具装置进行相同操作,完成超细铝或铝合金丝线拉伸试样的安装,设置试验参数后开展拉伸试验。采用本发明装置及方法显著提高了超细铝及铝合金线测试强度和延伸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种镁合金表面超低能耗、高耐蚀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0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60873.8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制备超低能耗、高耐蚀镁合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对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除油、酸洗前处理。(2)配制镁合金低能耗微弧氧化电解液。(3)将经前处理过的镁合金放入配制好的电解液中,采用新型有序调控变频方波脉冲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本发明通过在电解液和新型有序调控变频方波脉冲外控电参数优化,改善了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组织均匀性,提高涂层耐腐蚀性能,且提升了微弧氧化膜层的生长速率,降低微弧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微弧氧化技术中所消耗能量高,结构疏松,耐蚀性差等问题,实现低能耗与高耐蚀性能的兼得。

    耐热高强的6082铝合金材料及多尺度析出相协同调控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0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2824.1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铝合金材料领域,公开一种耐热高强的6082铝合金材料及多尺度析出相协同调控工艺方法。其中,所述耐热高强的6082铝合金材料的化学组分包括:硅、铁、锰、镁、钛和铝;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硅的占比为:1.1%至1.3%;镁的占比与硅的占比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8至0.8。与现有的6082铝合金材料中钪(Sc)、银(Ag)等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方法相比,通过调整镁的占比与硅的占比,使合金能达到更高屈服强度和更高的耐热稳定性。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镁合金电泳涂装工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737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8948.1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表面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镁合金电泳涂装工艺。该工艺包括步骤1前处理、步骤2转化处理、步骤3高温预处理和步骤4涂装电泳涂料。步骤2中,经前处理后的镁合金选择浸渍或喷淋的方式,使用转化处理溶液进行处理,常温操作30s~10min内即形成均匀、致密的转化膜;步骤3中,将化学转化处理后的镁合金部件悬挂于170~190℃的鼓风干燥箱内,静置10~15min,转化膜内水合化合物经高温预处理后脱水缩合,造成膜层表面的微裂纹结构进一步释放,利于与后续电泳漆膜形成机械嵌合,提高漆膜附着力。本发明操作简单、高效、无磷酸盐、铬、镍等污染离子排放,且制备出的电泳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性强,附着力≥20MP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