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菌肥防治青钱柳病害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41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97198.8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菌肥防治青钱柳病害的栽培方法,属于农林病害防治领域。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利用微生物菌肥处理青钱柳的步骤;微生物菌肥包括:短小芽胞杆菌菌粉30份、芽孢杆菌菌粉50份以及金针菇菌渣生物炭30‑75份;所述短小芽胞杆菌为短小芽胞杆菌CICC 22096,所述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ACCC 64091。本发明将短小芽胞杆菌CICC 22096和芽孢杆菌ACCC 64091复配后,以金针菇菌渣生物炭作为载体,可为菌株生长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的负载提供优越条件,促使优势菌群快速形成,并将代谢产物中的抗性成分更集中的供应给植物,促使植物快速吸收利用,为提高植物抗病性奠定基础。

    一种赤皮青冈种仁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39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439513.3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赤皮青冈种仁加工方法,具体涉及豆腐制品加工方法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赤皮青冈种子晒至开裂并取出赤皮青冈种仁;将赤皮青冈种仁清水浸泡并加水打浆;静置后留下底部淀粉;经淀粉磨碎后进行筛选得淀粉乳;将淀粉乳进行蛋白分离并对淀粉乳进行脱水处理,再进行干燥处理;在干燥后的赤皮青冈种仁淀粉中加入纯净水中进行搅拌,再加入NaOH溶液;加入双氧水进行搅拌,待赤皮青冈种仁淀粉逐渐变白后烘干即得赤皮青冈种仁淀粉;在清水中加入茶油并搅拌,倒入赤皮青冈种仁淀粉,大火加热并不停地搅拌直至变的浓稠,使之冷却定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豆腐缺乏稳定的口味和健康的问题,本产品具有稳定的口感并且提高了去营养价值。

    一种利用微生物菌肥防治青钱柳病害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41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97198.8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菌肥防治青钱柳病害的栽培方法,属于农林病害防治领域。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利用微生物菌肥处理青钱柳的步骤;微生物菌肥包括:短小芽胞杆菌菌粉30份、芽孢杆菌菌粉50份以及金针菇菌渣生物炭30‑75份;所述短小芽胞杆菌为短小芽胞杆菌CICC 22096,所述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ACCC 64091。本发明将短小芽胞杆菌CICC 22096和芽孢杆菌ACCC 64091复配后,以金针菇菌渣生物炭作为载体,可为菌株生长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的负载提供优越条件,促使优势菌群快速形成,并将代谢产物中的抗性成分更集中的供应给植物,促使植物快速吸收利用,为提高植物抗病性奠定基础。

    一种珍贵树种毛果青冈高效造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2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00956.7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珍贵树种毛果青冈高效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种:选择20‑30年生、树干通直、长势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采种,收取后的种子经水选1‑2次除去杂质、空粒及有病虫的种子,将种子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2‑5天后用加入杀菌剂的湿河沙分层贮藏,S2,种子处理:用质量浓度为0.4‑0.7%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浸种30‑60min,用清水对浸泡后的种子冲洗2‑5次,并用50‑65℃温水浸种20‑23h,后用清水浸种40‑55h,沥水篮沥水后置于湿润的衬布上3‑6℃低温避光放置4‑7天,在浓度为4~7mmol/L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22~28h。本发明中,能够显著提高毛果青冈种子发芽率,并能够缩短毛果青冈种子的发芽时间,有利于利用毛果青冈进行高效造林。

    一种赤皮青冈人工混交林及间伐经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5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534474.5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赤皮青冈人工混交林及间伐经营方法,具体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对采伐迹地更新和火烧迹地更新采用混交模式造林;对低质低效林进行珍贵化造林;对人工商品林进行珍贵树种补植造林;对公益林进行景观化珍贵化造林;对生态廊道及其节点进行景观化珍贵化造林;造林后抚育松土除草;林分2~10年生期间,施肥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用覆盖物覆盖幼树树干周边地表,林分1~8年生时进行干形培育;培育大径材,在10年、15和20年生时可分别间伐原株数的20%,40~50年生时进行主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造林技术不考虑地块差异,无差别进行造林作业,存在造林效率低、易发生病虫害的问题,可用于提搞经济效益与森林土地的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