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155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75581.9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包括(1)营林技术,即通过改善整地、抚育管理及栽培技术措施,增强林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爆发条件;(2)生物防治,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减少虫害虫口基数;(3)物理防治,即利用害虫的趋性,通过粘虫板、杀虫灯、引诱剂等设施的设置灭杀主要害虫;(4)化学防治,即通过喷洒少量无公害化学药剂来减少虫害虫口基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防控方法能有效减少害虫虫口基数,主要害虫虫口减退率平均能达到80%以上,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70%以上,是一种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生态友好,不会有化学残留的油茶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

    一种茶角胸叶甲的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99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63368.8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角胸叶甲的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引诱剂包括乙酸己酯、壬醛、癸醛和β‑罗勒烯;该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乙酸己酯、壬醛、癸醛和β‑罗勒烯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四种化合物均为茶角胸叶甲取食油茶叶片时诱导产生的挥发性成分,且每种化合物单独使用时对茶角胸叶甲成虫均具有引诱效果,复配使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茶角胸叶甲的引诱效果更显著,可将其加入常规诱捕器或配合环保型红黄板使用,用于茶角胸叶甲的绿色防控。而且,本发明茶角胸叶甲的植物源引诱剂成本较低,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

    一种提高板栗产量的肥料配方

    公开(公告)号:CN11358275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63615.4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板栗产量的肥料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无机肥料40‑50%,矿物质肥20‑40%,有机肥20‑40%;所述无机肥料由如下重量原料组分组成,氮肥50‑60%,磷肥10‑30%,钾肥为20‑35%;所述矿物质肥包括甲酸钙20‑30%、白云石30‑40%、麦饭石30‑40%,所述有机肥包括牲畜粪便50‑60%,玉米芯颗粒10‑20%,木炭10‑20%,茶籽饼10‑20%,本申请既满足板栗的日常营养元素需求,也提高肥料的长效利用价值,肥料不易流失,特别适合于板栗的这种特别容易水土流失的土壤环境,保证了板栗树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肥料,肥料利用率高,且更多被果实所吸收。

    一种防治板栗疫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561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70529.6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林业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防治板栗疫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如下重量原料组分,山苍子提取物1‑3%,柠檬醛4‑8%,乙醇10‑15%,余量为水;然后将其喷洒到板栗树的树叶和树干上,所述山苍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苍子研磨成粉,和水混合,调节pH至4‑6,然后在微波下加热,得到加热液,将加热液和乙醇混合,加热至80‑90℃,回流提取,得到山苍子提取物;本申请原料简单,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既可以有效防治,又可以在发生疫病后有效灭杀。

    一种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530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42781.6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栗蘑种植方法,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板栗林下间作栗蘑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板栗林地;S2、将板栗树叶下地表铺以0.2‑0.5m的腐殖质含量低,弱酸性的壤土;S3、在壤土挖若干东西走向畦,若干畦长小于板栗树树枝正投影的对应长度,宽0.05‑0.1m,深0.25‑0.3m,畦间距0.8‑1m;S4、在每棵板栗树的畦外侧筑土埂;S5、选择栗蘑菌包在板栗树下进行栽培;S6、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每隔7‑15d向畦内浇一次水,本发明仿野生出菇环境,栗蘑品质优,提高气候及土地资源生态空间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实现林产品加林下作物的双重收入,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还可实现土地的良性循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板栗树的生长以及板栗果实的丰收。

    一种大量获取棉铃虫齿唇姬蜂野外种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96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05665.8

    申请日:2020-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量获取棉铃虫齿唇姬蜂野外种群的方法,利用鳞翅目幼虫在烟叶或玉米叶旺长期前进行人工释放来诱集棉铃虫齿唇姬蜂,具体步骤为:在烟叶或玉米叶旺长期前,将鳞翅目幼虫用毛笔轻轻涂刷于烟叶或玉米叶嫩叶上,诱集棉铃虫齿唇姬蜂产卵于鳞翅目幼虫上,在固定的时限内人工采集棉铃虫齿唇姬蜂野生种群茧;还包括同时在烟叶或玉米叶嫩叶上涂抹引诱剂,所述诱导剂为寄主植物挥发物、蜜源植物提取物、寄生性信息腺体复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量获取棉铃虫齿唇姬蜂野外种群的方法能够在固定时限内获得大量的种群,并用于室内的扩繁和复壮。

    一种提高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71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6721.7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产量的方法。该方法中替代寄主人工饲料为:麦胚8~12份、豆粉8~12份、酵母粉2~5份、抗坏血酸0.5~1份、复合维生素0.05~0.1份、防腐剂0.1~0.5份、卡拉胶粉2~4份、保幼激素类似物0~0.05份;替代寄主的培养温度为26±2℃,光周期为14 L:10D,相对湿度60±浓度为2%;多角体病毒的接种量为1×106PIB/mL~5×106PIB/mL2~7μL/,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病毒总头,多角体病毒水溶液的产量提高98.3~239.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