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92836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811064720.9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施用活性菌剂改善茶叶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活性菌剂:复合菌剂A和复合菌剂;(2)活化活性菌剂A和B;(3)施用活性菌剂。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春茶茶氨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使春茶品质更高;夏茶采摘前27‑33天施用伯克霍尔德菌和假单胞杆菌的复合菌剂B使茶树鲜叶叶片肥厚、一芽二叶鲜叶的采摘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夏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9283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811064720.9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施用活性菌剂改善茶叶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活性菌剂:复合菌剂A和复合菌剂;(2)活化活性菌剂A和B;(3)施用活性菌剂。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春茶茶氨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使春茶品质更高;夏茶采摘前27-33天施用伯克霍尔德菌和假单胞杆菌的复合菌剂B使茶树鲜叶叶片肥厚、一芽二叶鲜叶的采摘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夏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40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041469.X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基转移酶基因CsECGT,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茶树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基转移酶CsECGT能够催化非酯型儿茶素形成酯型儿茶素,为体外催化非酯型儿茶素生成酯型儿茶素,以及茶树体内调控儿茶组分的组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途径。此外,本发明通过原核表达制备重组CsECGT,克服了直接从茶叶中分离该蛋白的困难,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40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41469.X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基转移酶基因CsECGT,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茶树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基转移酶CsECGT能够催化非酯型儿茶素形成酯型儿茶素,为体外催化非酯型儿茶素生成酯型儿茶素,以及茶树体内调控儿茶组分的组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途径。此外,本发明通过原核表达制备重组CsECGT,克服了直接从茶叶中分离该蛋白的困难,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3791733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736130.5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B01L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夹持锥形瓶的防烫手柄,其包括左握柄,右握柄,夹持部;所述左握柄、右握柄的端头活动铰接连接,使左握柄、右握柄均可绕其铰接端自由转动;所述夹持部包括设置于左握柄上的左弧爪,设置于右握柄上与左弧爪配合的右弧爪;当所述左握柄、右握柄转动,使左握柄与右握柄贴合时,左弧爪与右弧爪刚好可夹持住锥形瓶瓶口。使用本实用新型防烫手柄可便于锥形瓶的倾倒和把控,能防止手持锥形瓶进行加热提取、水浴等实验时烫伤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