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9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2729.7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尾矿地区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基于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在本地微电网与外界电网之间打造一个潮流可控的电力通道,提出了一种建设矿区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修复负荷用电相结合的输电系统方案,用于支撑包含风电和用电负荷的本地微电网;建立含本地微网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电路模型和阻抗模型,提出主换流站基于虚拟电阻控制器的系统潮流控制策略,并给出虚拟电阻取值范围,以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工作模式的平稳切换,可供实际工程参考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48410.9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生态修复光储电站一体化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光伏板与尾矿地表一体化、光伏与储能一体化、光储与尾矿本地用电的一体化。将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与尾矿生态修复相结合,解决尾矿治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问题。光储电站部分利用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系统配置了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多余的电能以满足光伏发电不足时的需求。控制方法方面,系统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监测光储电站的发电和储能系统的状态,并采用优化算法对发电、储能进行智能化控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监视系统运行状态、调整参数和接收警报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26092.6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铁科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充 , 舒磊 , 徐书飞 , 冉红玲 , 安刚建 , 陈永利 , 何晓斌 , 任振宇 , 刘德志 , 种连红 , 杨恣 , 曾晓辉 , 杨兵忠 , 张俊双 , 李志勇 , 郑健 , 余文浩 , 邹青平
IPC: E04G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密实混凝土余料自动回收装置,涉及混凝土回收技术领域,包括:收纳箱体、移动隔板、传输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气泵;所述移动隔板横向滑动贯穿设置于收纳箱体中部位置,所述移动隔板将收纳箱体内腔隔开形成下腔室与上腔室;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收纳箱体的外壁,用于驱动移动隔板横向滑动;所述传输机构设置于下腔室的内底部,用于传输自密实混凝土;所述气泵用于给下腔室内注入压缩空气;本发明通过气泵给下腔室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得自密实混凝土有效的向上输出,由于气压的推力存在,自密实混凝土向料斗中传输时,不会出现向下流动情况,增加了传输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7285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36107.7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铁科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充 , 徐书飞 , 安刚建 , 舒磊 , 曾晓辉 , 任振宇 , 刘德志 , 邹青平 , 冉红玲 , 陈永利 , 何晓斌 , 种连红 , 杨兵忠 , 张俊双 , 李志勇 , 郑健 , 余文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余料回收功能的混凝土灌注系统以及灌注方法,涉及无砟轨道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架、搅拌斗、导料槽、多个监测件、入料件以及回收件;所述搅拌斗安装于安装架上侧,所述入料件与浇筑模具的灌注口对接,所述导料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搅拌斗的出料口以及入料件的入料口,多个所述监测件设置于浇筑模具多个扣压装置的拉杆,所述监测件用于监测浇筑模具内混凝土的体量;本发明当灌注模具四个角流出余料时,通过四个回收件,利用自带的发电机供电,将多余的混凝土通过抽料泵抽取到搅拌斗中,循环使用,用于下一块轨道板的灌注;即可缩减了施工现场的人数,降低了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9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724066.X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二维不规则形状集料随机生成方法及模型生成方法。所述不规则形状集料随机生成算法包含随机函数和极坐标函数,该随机函数首先用于确定随机多边形初始顶点在空间中的初始位置;极坐标函数用于确定随机多边形的下一个顶点,直至随机多边形闭合。透水型再生水稳集料离散元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包含不规则形状集料的随机生成算法、水泥砂浆生成方法、不同含量再生骨料生成方法和透水孔隙生成方法,用于构建具有不同再生骨料含量、不同水泥含量以及具有不同透水孔隙的透水型再生水稳集料离散元模型;该发明可用于构建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材料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并用于相关数值模拟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4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411866.6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的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室内单颗粒压碎试验,测定单颗粒破碎强度试验值;建立单颗粒物质点模型;率定排斥力常数等模型参数;进行单颗粒破碎数值试验近场动力学模拟;获取单颗粒破碎强度模拟值与碎片分布。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单颗粒破碎室内试验离散性大、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与传统的离散元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计算上可以更方便地考虑不规则颗粒的形状,且更易于校准细观力学参数,并用于获取准确的脆性颗粒破碎强度值,为进一步认识单颗粒破碎的细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88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91523.7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R3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连接器系统及其智能诊断方法,属于连接器系统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器公端、连接器母端、智能诊断模块和信息模块。智能诊断模块包括:隔离采集模块,将主电路与监测电路相隔离,防止因有电的连接而引起干扰;故障感知模块,针对目前连接器存在的接触不良故障,根据线路中电流或信号电平高低,进行上电自检及运行时超时触发自检,检测连接器是否连接正确,通过对连接器母端内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产生的瞬态多脉冲特征进行捕捉,在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测连接器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通过编号信息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信息模块,智能诊断模块监测到异常情况时,传输相关信号给信息模块,提示工程技术人员连接器故障相关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24066.X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料生成算法及再生水稳集料离散元数值模型构建方法。所述不规则形状集料随机生成算法包含随机函数和极坐标函数,该随机函数首先用于确定随机多边形初始顶点在空间中的初始位置;极坐标函数用于确定随机多边形的下一个顶点,直至随机多边形闭合。透水型再生水稳集料离散元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包含不规则形状集料的随机生成算法、水泥砂浆生成方法、不同含量再生骨料生成方法和透水孔隙生成方法,用于构建具有不同再生骨料含量、不同水泥含量以及具有不同透水孔隙的透水型再生水稳集料离散元模型;该发明可用于构建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材料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并用于相关数值模拟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2418235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16437.8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膨胀最近邻特征增强的点云语义分割方法,所提出的膨胀最近邻特征增强部分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设置需要提取的邻域点数目n以及设置膨胀因子d。步骤B:采用最近邻算法提取n*d的点云数目。步骤C:以膨胀因子d为步长提取步骤B所得到的邻域点云,从而得到数目为n的邻域点云,这n个邻域点云称为膨胀邻域。步骤D:中心点云特征与步骤C得到的邻域点云特征进行特征融合,从而使得单个点云信息包含大规模局部区域结构特征。最后得到每一个点云的增强特征后进行点云语义分割。本发明利用三维膨胀最近邻模块对全部原始点云做特征增强操作,提升了点云感受野的大小,进而提升分割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3521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951866.3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设计了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将无线电能传输和电池充电功能集成于一体。该电池包括(10)标准电池组件、(20)无线电能接收模块、(30)转换升压模块和(40)控制模块等四个部分。其中,(10)包括标准电池壳体和电池本体,在其内部为(20)、(30)、(40)提供安装空间;(20)负责无线电能接收;(30)包括整流电路、缓存电容和Boost升压电路;(40)包括充电阈值判断单元和升压控制单元。该电池具有非接触获取电能、电池使用规格标准化、集成度高等特点,适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蓝牙耳机等应用对象,能够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有效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解决不便连接充电线或难以更换电池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