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承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271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534732.3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承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挡土墙包括木桩、种植在相邻木桩之间的树木、放置于木桩与树木后的预制混凝土板和由底座和生态砌块组成的生态护坡;施工时,先将预制的混凝土板放置于被挡土体前,然后打入木桩,将混凝土板初步固定,之后在相邻两根木桩之间栽种树木,形成树桩;最后在混凝土板上部的土坡上挖坑,埋入底座,将底座上除了连接槽的部分以外多余的空隙用土回填并夯实;在底座上拼装层生态砌块,在每层生态砌块后填土或者碎石至相应层标高;最后在生态砌块顶部的种植槽内种植,完成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木桩和树桩各自的优势,利用绿色环保的手段实现了长久稳定的边坡挡土支护,弥补了传统挡土墙的不足。

    一种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41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593074.5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令土颗粒均为微小的理想球体,彼此紧密接触,土颗粒间的孔隙液为纯水;对步骤S1中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各组分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对步骤S2中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的表面张力进行代换;对步骤S1中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的几何关系进行推导,结合步骤S3,利用填充角β表示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结合等径球体空间填充理论,计算填充角与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并对步骤S4中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的β进行代换;结合饱和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和步骤S5,建立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对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预测,精度更高。

    一种树承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2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34732.3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承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挡土墙包括木桩、种植在相邻木桩之间的树木、放置于木桩与树木后的预制混凝土板和由底座和生态砌块组成的生态护坡;施工时,先将预制的混凝土板放置于被挡土体前,然后打入木桩,将混凝土板初步固定,之后在相邻两根木桩之间栽种树木,形成树桩;最后在混凝土板上部的土坡上挖坑,埋入底座,将底座上除了连接槽的部分以外多余的空隙用土回填并夯实;在底座上拼装层生态砌块,在每层生态砌块后填土或者碎石至相应层标高;最后在生态砌块顶部的种植槽内种植,完成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木桩和树桩各自的优势,利用绿色环保的手段实现了长久稳定的边坡挡土支护,弥补了传统挡土墙的不足。

    一种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8816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02221.2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平整坡面;S2、预留孔道:在坡面上间隔进行锚杆孔道的钻孔操作并清理;S3、铺设轻质塑钢:制作轻质塑钢并固定于坡面;S4、固定海绵橡胶绳:将海绵橡胶绳从轻质塑钢中穿过并固定:S5、填充木屑与蔗渣混合物:制备木屑与蔗渣混合物并填充入轻质塑钢内;S6、制备混合球体及植物种子:将木屑与蔗渣混合物做无菌处理,接种真菌后制备成大小不一的球体,选取自然界中的球状土块与球体混合均匀,选取植物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后混合均匀;S7、喷射水泥土防护层:将S6中的混合球体与水泥土混合均匀,再加入植物种子和肥料,将其喷射于轻质塑钢与坡面形成的空隙中;S8、进行养护。

    一种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4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93074.5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令土颗粒均为微小的理想球体,彼此紧密接触,土颗粒间的孔隙液为纯水;对步骤S1中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各组分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对步骤S2中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的表面张力进行代换;对步骤S1中土颗粒理想接触模型的几何关系进行推导,结合步骤S3,利用填充角β表示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结合等径球体空间填充理论,计算填充角与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并对步骤S4中土颗粒间湿吸应力表达式的β进行代换;结合饱和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和步骤S5,建立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对非饱和黏性土抗拉强度预测,精度更高。

    一种用于河岸边坡生态修复的新型生态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22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71889.0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岸边坡生态修复的新型生态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新型生态基材,其原材料包括种植土、玄武岩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和水泥。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种植土,粉碎风干后过2mm筛网;将过筛后的种植土与玄武岩纤维、纳米二氧化硅、水泥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固体混合物,再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至含水率为18.5‑19.5%,搅拌均匀得到新型生态基材。本发明的新型生态基材能够对土的强度实现大幅度的提升,提高土壤的韧性并增强土体的抗开裂性,减少对水泥的依赖,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基材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增益效果,进而对土壤性质和水文环境的调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固碳也产生积极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