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自平衡试桩法上、下段桩最佳预留间距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57326.3

    申请日:2022-10-14

    Inventor: 冯东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向自平衡试桩法上、下段桩最佳预留间距的计算方法,建立通用的计算分析模型,可针对桩周土,桩端土,桩体及基岩,充分考虑其基本的承载特性和受力方式等因素,将复杂的三维计算模型转化成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桩‑土基础简化分析模型,并推导了桩顶变形及桩身内力的计算公式,本发明基于弹性理论方法,建立了反向自平衡试桩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分析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在上段桩受压时的极限位移。在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实践中,可提高设计精度,较为准确的测试到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一种基于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快速获得基桩承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375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59400.0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快速获得基桩承载力的方法,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反向自平衡试桩模拟,首先建立反向自平衡试桩模型,然后对模型的各个部件赋予相应的材料属性参数,将各个部件装配在总体坐标系中,预留上下桩之间合适的初始间距,之后在分析步模块中选取分析类型,相互作用模块中设置接触界面类型,之后载荷模块中设置便边界条件,按照反向自平衡试桩法进行加载获得载荷位移曲线,根据反向自平衡试桩法的计算方法得到基桩承载力。本发明无需复杂漫长的试验桩,也无需原位的工程桩试验,大大降低了工程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反向自平衡试桩法上、下段桩最佳预留间距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57326.3

    申请日:2022-10-14

    Inventor: 冯东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向自平衡试桩法上、下段桩最佳预留间距的计算方法,建立通用的计算分析模型,可针对桩周土,桩端土,桩体及基岩,充分考虑其基本的承载特性和受力方式等因素,将复杂的三维计算模型转化成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桩‑土基础简化分析模型,并推导了桩顶变形及桩身内力的计算公式,本发明基于弹性理论方法,建立了反向自平衡试桩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分析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在上段桩受压时的极限位移。在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实践中,可提高设计精度,较为准确的测试到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