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62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99821.9
申请日:2023-03-25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衍生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超快速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竹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焦耳热效应为原理,其方法简易、碳化时间短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得到的生物质衍生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时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可逆比容量,解决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难以兼顾首次库伦效率和可逆比容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0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03395.9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竹炭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以不同种类的竹子包括青竹、细竹、粗竹为原料,经过洗涤、干燥、粉碎之后得到粒径较小的黄色粉末;然后,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烧结,即得到竹炭黑色粉体。本发明通过前期对竹子的预处理,以及对碳化温度、升温速率和烧结时间的优化,可获得具有合适碳层间距以及孔结构的竹炭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竹炭粉体可大规模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23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44225.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快速预碳化手段制备竹类衍生硬碳材料的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竹类衍生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其可实现在预碳化时间大幅缩短的同时对于硬碳结构进行有利调控,将此类竹类衍生硬碳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侧时具有较高的首效(90.89%)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解决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效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095599.X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兼顾高容量与高首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以生物质为硬碳负极材料的前驱体,将前驱体通过酸洗纯化后先经过预氧化处理,再进行高温二次碳化制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硬碳材料。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得到的生物质衍生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不但可以兼顾高容量和高首效,同时也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为制备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提供了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20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848936.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极化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以生物质为硬碳负极材料的前驱体,通过加入简单酸洗调节其孔隙结构和石墨化程度,获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硬碳负极材料,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得到的生物质衍生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时,不但可以实现高容量和高首次库伦效率兼顾,同时还有效降低电极极化,展现优异的倍率性能,解决了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倍率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16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12871.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废料衍生的钠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生物废料为原料促进废物利用,缓解环境压力,绿色无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预氧化及二次碳化的制备方法可获得部分石墨化的碳结构有利于钠离子储存,作为电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可作为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497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40510.3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H01M4/583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二次电池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过渡金属锰调控硬碳结构的方法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廉价易得的生物质作为碳源,通过锰离子(Mn2+)与一维纤维素纳米纤维的配位,配位效应确保锰在前驱体聚合物中均匀分散,因此有效的催化SP3碳与SP2碳之间的转化,使石墨烯片自由重排,形成膨胀纳米石墨和碳的微孔,通过对浓度的调节实现对碳的层间距和微孔的可控调节。最终获得92.05%的超高首效和优异的循化性能(200圈容量保持率为95.80%在20mA g‑1的电流密度下)。本发明通过离子催化调控解决了钠离子首效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可将首效提高到90%以上,性能提升30%以上,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以磷酸钒钠为正极匹配的全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拥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非常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314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18610.9
申请日:2022-01-08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废料制备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廉价易得的废弃生物质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得到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该硬碳材料具有合适的碳层间距以及合适的孔结构,使其可以能够储存更多的钠离子,并且表现出了较高的首周库伦效率。生物质衍生硬碳材料具有的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优势使其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416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12874.3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合成高倍率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以生物质为硬碳负极材料的前驱体,通过加入纳米石墨调节其石墨化程度,获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硬碳负极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碳化温度低;得到的生物质衍生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时展现出了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解决了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倍率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094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024891.9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IPC: H01M4/62 , H01M10/054 , C04B35/83 , C04B35/84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二次电池领域,提供一种用沥青修复及屏蔽硬碳缺陷的方法,将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大提高了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碳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使用液相浸渍法将布浸渍在沥青中,通过石墨板夹击固定及随后的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少缺陷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总之本发明开发的碳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非常适合储能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