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1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9498.1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雪莉 , 刘培祥 , 张乐民 , 王飞 , 王文军 , 孙景龙 , 卢珍 , 黄丹丹 , 王骞 , 李晓晶 , 鞠丽伟 , 马永佳 , 安毅 , 许涛 , 曲豫鄂 , 孙行 , 李永飞 , 王元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钢屋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的焊接需要排期导致施工周期长、运输受限高度以及车辆台班次数增加建筑钢屋顶的工程造价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根据相贯节点结构和尺寸判断屋架是否采用主管非通长焊接的方式,若是,则切割主原管得到第一主分管和第二主分管;切割支原管得到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将第一主分管、第二主分管、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固定连接,第一主分管和第二主分管同轴焊接形成相贯节点处的主管,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同轴焊接形成相贯节点处的支管。本发明可用于建筑钢屋顶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461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939498.1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雪莉 , 刘培祥 , 张乐民 , 王飞 , 王文军 , 孙景龙 , 卢珍 , 黄丹丹 , 王骞 , 李晓晶 , 鞠丽伟 , 马永佳 , 安毅 , 许涛 , 曲豫鄂 , 孙行 , 李永飞 , 王元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钢屋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的焊接需要排期导致施工周期长、运输受限高度以及车辆台班次数增加建筑钢屋顶的工程造价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根据相贯节点结构和尺寸判断屋架是否采用主管非通长焊接的方式,若是,则切割主原管得到第一主分管和第二主分管;切割支原管得到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将第一主分管、第二主分管、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固定连接,第一主分管和第二主分管同轴焊接形成相贯节点处的主管,第一支分管和第二支分管同轴焊接形成相贯节点处的支管。本发明可用于建筑钢屋顶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45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98379.5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的空间网格结构,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间网格结构不足、经济跨度适用范围小、施工难度大与速度慢、工程成本高的问题。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的空间网格结构,包括:网格结构上弦,沿第一方向设置;网格结构下弦,位于网格结构上弦下方,沿第二方向设置;网格结构中弦,位于网格结构上弦与网格结构下弦之间,沿第三方向布置;网格结构中弦包括第一中弦区域与第二中弦区域,第一中弦区域围绕第二中弦区域,第一中弦区域网格长度小于第二中弦区域网格长度;网格结构腹杆,连接网格结构上弦、网格结构下弦以及网格结构中弦。本发明可降低结构钢材用量、极大拓宽螺栓球节点适用范围、降低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6252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98380.8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力分流式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场焊接工作量大、结构安装定位困难、焊接产生较多残余应力,同时施工效率低下、现场建造成本高的问题。拉力分流式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分为网格加密区和网格非加密区;网格加密区与网格非加密区均包括:网格结构上弦组件;网格结构腹杆,网格结构腹杆的第一端与网格结构上弦组件连接;其中,网格加密区的网格结构下弦组件,通过网格结构腹杆的第二端与网格结构上弦组件连接。本发明拓宽了空间网格结构螺栓球节点形式结构跨度的适用范围,最大结构跨度可达到120m‑140m,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应用前景广泛;可有效简化现场安装、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16252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98380.8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力分流式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场焊接工作量大、结构安装定位困难、焊接产生较多残余应力,同时施工效率低下、现场建造成本高的问题。拉力分流式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分为网格加密区和网格非加密区;网格加密区与网格非加密区均包括:网格结构上弦组件;网格结构腹杆,网格结构腹杆的第一端与网格结构上弦组件连接;其中,网格加密区的网格结构下弦组件,通过网格结构腹杆的第二端与网格结构上弦组件连接。本发明拓宽了空间网格结构螺栓球节点形式结构跨度的适用范围,最大结构跨度可达到120m‑140m,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应用前景广泛;可有效简化现场安装、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66962.6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装配式组合拱形重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安装下部支承结构,对与钢‑混凝土组合拱肋连接的支撑框架施加预应力,使支撑框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内收变形;在下部支承结构上方吊装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在钢‑混凝土组合拱肋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拱间联系梁;沿第二方向在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内浇筑混凝土,沿第二方向形成屋面板;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包括:带有外伸翼缘的箱型钢拱以及填充在箱型钢拱内的混凝土拱。本发明可以实现跨度超过60米的情况,且施工难度小,安全风险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4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098379.5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的空间网格结构,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间网格结构不足、经济跨度适用范围小、施工难度大与速度慢、工程成本高的问题。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的空间网格结构,包括:网格结构上弦,沿第一方向设置;网格结构下弦,位于网格结构上弦下方,沿第二方向设置;网格结构中弦,位于网格结构上弦与网格结构下弦之间,沿第三方向布置;网格结构中弦包括第一中弦区域与第二中弦区域,第一中弦区域围绕第二中弦区域,第一中弦区域网格长度小于第二中弦区域网格长度;网格结构腹杆,连接网格结构上弦、网格结构下弦以及网格结构中弦。本发明可降低结构钢材用量、极大拓宽螺栓球节点适用范围、降低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266962.6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装配式组合拱形重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安装下部支承结构,对与钢‑混凝土组合拱肋连接的支撑框架施加预应力,使支撑框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内收变形;在下部支承结构上方吊装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在钢‑混凝土组合拱肋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拱间联系梁;沿第二方向在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内浇筑混凝土,沿第二方向形成屋面板;钢‑混凝土组合拱肋包括:带有外伸翼缘的箱型钢拱以及填充在箱型钢拱内的混凝土拱。本发明可以实现跨度超过60米的情况,且施工难度小,安全风险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19753474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1079125.9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大跨圆钢管桁架梁与圆钢管格构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圆钢管格构柱、圆钢管桁架梁主管、圆钢管桁架梁斜支管、竖向托板、下连接套管和上连接套管;所述圆钢管格构柱节点处设置所述竖向托板和所述下连接套管;所述下连接套管与所述圆钢管桁架梁主管直径匹配;所述竖向托板、所述下连接套管与所述圆钢管格构柱在工厂预制焊接成型,所述竖向托板既作为圆钢管桁架梁安装定位支撑构件,又作为所述圆钢管桁架梁斜支管的连接板;在加工厂预设支撑底座,定位准确,施工条件好;圆钢管桁架梁的加工精度误差及温度等影响质量的因素均可在连接套管长度范围内消除,保证了施工质量;与圆钢管格构柱的连接节点承载力也进行了加强,结构更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7232352U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20595975.3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装配式组合拱形重屋盖结构,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下部支承结构与拱形承重组件。其中,下部支承结构,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两层支撑框架;拱形承重组件,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拱肋,与支撑框架通过拱脚节点连接;拱间联系梁,沿第一方向与钢‑混凝土组合拱肋连接;屋面板,沿第二方向位于钢‑混凝土组合拱肋上方;其中,钢‑混凝土组合拱肋跨度大于60米;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跨度超过60米的情况,且施工难度小,安全风险低,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