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38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3439.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气态水迁移质量测试系统、方法及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土木工程与岩土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试样室、加热装置、质量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试样室内放置待测土体,加热装置用于对试样室内的待测土体进行加热;质量测量装置包括刚性连接板、吸湿层以及称重器,刚性连接板覆盖于试样室的顶部,吸湿层设置于刚性连接板的下方,用于吸附待测土体内部发生迁移的气态水,称重器与刚性连接板连接,用于测量吸湿层的重量变化;控制系统与称重器以及加热装置信号连接。本发明中气态水迁移质量测试方法采用上述系统实施,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存储有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本发明能够实现气态水迁移质量的实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6021.9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30/27 , G06N3/09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知识辅助的隧道施工泥饼堵塞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盾构结泥饼风险图生成知识特征数据和对应的泥饼堵塞风险类别标签;从实际工程数据中提取出目标特征分布,采用核密度估计算法对目标特征分布进行模拟,生成补充特征数据;将知识特征数据、泥饼堵塞风险类别标签以及补充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合成数据集,构建深度分类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数据集对深度分类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训练得到初步分类模型;采集盾构掘进现场的实际数据,采用迁移学习技术对初步分类模型进行微调后,将实际数据输入到模型进行分类预测,输出盾构掘进现场的泥饼堵塞情况。本发明为施工现场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堵塞风险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9889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0740.3
申请日:2025-04-1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掘进泥饼堵塞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隧道的低保真数据,根据低保真数据训练低保真神经网络得到低保真模型;获取高保真数据,并输入至低保真模型输出低保真预测值;将高保真数据与低保真预测值进行融合得到扩展输入数据,并训练高保真残差网络得到高保真残差模型,并根据低保真模型和高保真残差模型得到目标多保真模型;获取目标隧道的盾构掘进数据,输入至目标多保真模型输出泥饼堵塞风险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利用低保真数据进行初步建模,减少对高保真数据的依赖,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还通过主动学习策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从而提升泥饼堵塞风险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88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0202.2
申请日:2025-04-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F16/903 , G06N5/04 , G06N3/0442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大模型的站城综合体运维业务智能检索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与站城综合体运维相关的运维查询信息;将运维查询信息输入运维大模型以查询获取对应的运维响应信息;运维大模型是基于站城综合体的样本运维数据对原始的大模型训练得到的;大模型包括第一模型和多个第二模型,训练过程包括:根据每个业务类型的文本数据及标注数据分别独立对每个第二模型进行迭代训练,直至每个第二模型的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停止训练;将样本运维数据中每个业务类型的文本数据对应输入训练后的每个第二模型,根据每个第二模型的输出构成特征集,基于特征集执行集成训练第一模型,将训练结束后的第一模型部署为运维大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6133.4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应力监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干式拼接节点界面传力感知单元、系统及方法,其中界面传力感知单元包括基材、第一分布式光纤和第二分布式光纤;基材的其中一侧为耦合面;第一分布式光纤和第二分布式光纤沿基材长度方向布置在基材内;基材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空腔,空腔包围布置在第二分布式光纤背离耦合面的三面。本发明所提供的界面传力感知单元,可以通过第一分布式光纤监测待监测界面法向接触应力引起的应变及弯矩引起的切向应变的叠加应变,通过第二分布式光纤监测待监测界面上监测弯矩引起的切向应变,将两条光纤监测的应变结果进行计算即可获得真实的法向和切向接触应力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54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64887.9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30/018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和智能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结构的碳效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对装配式结构的建造碳排放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装配式结构的建造碳排放量的标准值,对装配式结构的抗弯强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装配式结构的抗弯强度的标准值;将装配式结构的建造碳排放量的标准值与装配式结构的抗弯强度的标准值进行比值计算,生成装配式结构的评估值;选取装配式结构的抗弯强度作为力学性能评估结果,选取装配式结构的评估值作为碳效率评估结果,显示碳效率评估结果、力学性能评估结果以及建造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综合评估装配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17270.1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深海采矿车的脱困系统及脱困方法,所述深海采矿车的脱困系统包括:车体、行走履带、压缩机、推进装置和第一驱动电机;行走履带设于车体的两侧,用于带动车体移动;行走履带中空形成有密封容纳腔;压缩机设于车体内;压缩机与行走履带连接,用于对密封容纳腔泵入或排出气体;推进装置与行走履带万向连接;第一驱动电机,设于车体内,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推进装置万向转动。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推进装置万向转动,并利用压缩机将气体泵入或排出行走履带,以实现对深海采矿车行驶状态的精准控制,解决深海采矿车在遇到困境时难以自行脱困的问题,提高深海采矿车作业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95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945869.7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开挖断面地质雷达数据采集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搬运车,搬运车上设有集成操控箱,集成操控箱连接有固定横梁和滑杆,固定横梁同时与铺设在断面上的预制轨道固定连接,滑杆同时固定连接有检测滑车,检测滑车在铺设于断面上的相邻两条预制轨道之间滑动;检测滑车上设有地质雷达天线以及若干个可伸缩的触头,触头与断面相接触并与地质雷达天线电性连接,地质雷达天线同时还与集成操控箱内的集成控制器通信连接;本方案可实现半自动化、高质量的隧道开挖断面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数据的采集,还可以实现多条测线的同时无损数据采集检测,实现了规范化的同时提高了数据采集的质量以及数据位置信息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3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1039.5
申请日:2025-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密封舱内渣土状态可视化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盾构密封舱、前挡板、后挡板、盾构刀盘、电驱动系统、加压装置、数据采集及可视化系统;其中,后挡板内侧设置有检测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盾构密封舱内渣土状态及环境参数;电驱动系统通过连接杆与盾构刀盘连接;盾构刀盘上安装有搅拌棒,搅拌棒非对称布置在盾构刀盘背部且呈散射状分布,搅拌棒间距离呈梯度增加;搅拌棒内置射线源与射线探测器;加压装置安装在后挡板的外侧;数据采集及可视化系统与电驱动系统及检测传感器连接;本发明能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渣土,并实时观察评估渣土改良效果,且有效增强了渣土密度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38597.X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的建造管理方法以及系统,解决了所作分析的目标设施施工位置以及施工方案不合适的问题,其方法包括:根据地下空间有效区域的地下空间关联信息、预设的不同目标设施的建设条件信息,以预设的多个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筛选出满足所有目标设施建设要求的最优规划方案;匹配目标设施在建设区域的施工技术方案;将施工技术方案按照工序进行分类,并对其中所包含的关键技术方案进行标注,发送至不同工序负责人所持终端;执行施工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有利于提高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效率,且辅助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规划的建造顺利进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