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846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1910857806.5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和用于与人体接触的电极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与人体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抵接面上并用于传导脑电波信息和人体热量,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极组件上并用于接收所述电极组件传递而来的人体热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极组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该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只需保证电极组件与人体接触可以实现脑电波信息和温度信息的同时获取,无需将温度传感器和电极组件同时与人体接触,降低了该可穿戴设备使用操作难度;并且,其结构更为简单,可以实现该可穿戴设备在外观、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化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098330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1202811.X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医疗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睡眠分期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包括:智能终端处于非静置状态时,获取用户佩戴的睡眠仪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朝向关系;若所述朝向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取所述睡眠仪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在预设距离的范围内,则判定用户处于清醒期。这一过程中智能终端处于非静置状态时,若检测到智能终端与用户佩戴的睡眠仪之间的朝向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且智能终端与睡眠仪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可判定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进而判定用户处于清醒期,提高了对用户所处的睡眠期判断结果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550462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710779570.9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睡眠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电路及睡眠监测设备。本发明提供的睡眠监测电路,当电极贴片接入电源信号时,切换控制单元根据电源信号生成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充电单元进行充电管理;当电极贴片接入生物电信号时,指令获取单元从用户获取睡眠监测指令以触发使能单元生成监测切换信号,切换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切换信号输出生物电信号至生物电信号拾取单元,使其从生物电信号中提取特征信息并输出至睡眠监控单元,睡眠监控单元根据特征信息生成人体睡眠监测结果。该电路结构简单,能实现睡眠监测功能与充电功能之间的切换,成本低;且电极贴片的引入使监测装置更轻便且更具防水功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5846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57806.5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1 , A61B5/0476 , A61B5/0478 , A61B5/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和用于与人体接触的电极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与人体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抵接面上并用于传导脑电波信息和人体热量,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极组件上并用于接收所述电极组件传递而来的人体热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极组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该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只需保证电极组件与人体接触可以实现脑电波信息和温度信息的同时获取,无需将温度传感器和电极组件同时与人体接触,降低了该可穿戴设备使用操作难度;并且,其结构更为简单,可以实现该可穿戴设备在外观、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化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058462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9308.6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1 , A61B5/0476 , A61B5/0478 , A61B5/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和电极组件,壳体具有与人体抵接的抵接面,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电极片,第二导体安装于抵接面上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电极片安装于第一导体上并用于传导脑电波信息和人体热量,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第二导体上,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导体连接于第二导体时,人体热量由电极片经过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传导至温度传感器,脑电波信息由电极片经过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传导至控制装置。该可穿戴设备可以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需要将温度传感器和电极片同时与人体接触所带来的接触难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9524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696734.1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睡眠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睡眠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包括: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获取所述用户的多于一种的生理数据,并提取每种所述生理数据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初步判断每种所述生理数据对应的睡眠分期阶段;在每种所述生理数据对应的睡眠分期阶段不一致时,获取每种所述生理数据的可信度顺序;根据所述可信度顺序确定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睡眠分期阶段,并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睡眠分期阶段进行睡眠干预。该过程中可根据实时检测到的用户睡眠时的各项生理数据判定用户当前所处的睡眠分期阶段,判断结果精准,检测成本低,根据用户的睡眠分期阶段给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用户睡眠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45621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736502.4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0 , A61B5/08 , A61B5/047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鼾声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检测装置发送的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声音信息的特征信息,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获取所述用户当前的体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和所述体征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发出鼾声。这一过程中检测装置通过不同传感器获取声音信息以及用户的体征信息,并发送给分析装置,由分析装置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判断用户是否发出鼾声,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装置还可获取用户所处环境中的声音信息,排除了环境中噪音的影响,减少误判和漏判情况,提高了用户是否发出鼾声的判断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93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83213.8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M21/02 , A61B5/0482 , A61B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21/02 , A61B5/0482 , A61B5/165 , A61B5/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波反馈训练方法和系统,所述脑波反馈训练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实时的脑波信号;从当次获取的脑波信号中提取待训练脑波波段的脑波特征;若当次提取的脑波特征不满足预设的训练停止条件,则:更新脑波刺激信号;基于更新后的脑波刺激信号对所述用户进行脑波训练;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用户实时的脑波信号的步骤以及后续步骤,直至当次提取的脑波特征满足所述训练停止条件。所述脑波反馈训练系统包括:脑波信号获取模块,脑波特征提取模块,脑波刺激信号更新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及训练结束模块。通过本发明方案,使得用户不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协助即能自行进行脑波反馈训练,效率更高,实现了脑波反馈训练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620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61380.5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M21/02 , A61B5/0476 , A61B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及其装置。其中,调节情绪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当前的脑电波信号;根据脑电波信息与情绪状态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的脑电波信号对应的目标情绪状态;根据所述目标情绪状态调整当前呈现的虚拟现实场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自动调整当前呈现的虚拟现实场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实时有效调节用户情绪。
-
公开(公告)号:CN106560765A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10416809.1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中内容交互的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对虚拟环境的控制被局限在肢体运动或者手动指令的范畴内,以及虚拟环境只能被动接收人的控制指令进行交互反馈的局限性问题。方法包括:获取脑电波信号;解析脑电波信号,得到脑电波信号对应的情感认知信息;根据情感认知信息对虚拟环境执行对应的内容交互。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无需进行肢体运动或者手动指令的前提下,直接通过脑电波信号完成对虚拟环境的控制;通过分析脑电波信号主动感知人的情感认知,使虚拟环境主动进行与人的交互反馈,同时也使得交互行为不仅局限于图像与触摸,情感状态和注意力状态等也可以作为交互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