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17640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461132.X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属于一种面料,其包括m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层纱布层,其中m≥8,且m为自然数;在m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面料的保暖性取决于面料的层数以及每层面料的纱支密度,但随着面料层数的提高,若依旧保持原有的缝线方式固定各层面料,则会由于缝线部分易纰裂而导致成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松散的情况发生。

    一种双层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941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38177.0

    申请日:2020-03-30

    Inventor: 李建全 赵勇 周威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面料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包括外层纱线整理步骤、内层纱线整理步骤、织造步骤、烧毛步骤、退浆步骤、拉幅定型步骤和预缩步骤。在外层纱线整理步骤中对外层纱线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在内层纱线整理步骤中对内层纱线进行护肤整理,在织造步骤中将经过抗紫外线整理的外层纱线和经过护肤整理的内层纱线织造成双层面料。解决了现有技术大多只能对面料进行单一整理的问题,使得客户穿着用双层面料做成的成衣时,双层面料的外层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在户外穿着能有效地防止晒伤、保护皮肤,双层面料的内层具有护肤功能,从而对皮肤具有双重保护的效果。

    多层提花结构全棉软凉席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7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58901.7

    申请日:2024-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提花结构全棉软凉席及制造方法,涉及纺织用品技术领域,所述凉席包括表层、中间层以及里层;所述表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使用高支多股紧密纺纱线;所述中间层的经纱使用高支多股紧密纺纱线,纬纱使用粗支纱;所述里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使用高支多股紧密纺纱线;所述表层的经纱与里层的纬纱交织,且里层的经纱与表层的纬纱交织,以实现表里换层结构;所述中间层的纬纱与里层的形成接结点,并通过接结点与里层结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既优化了凉席的抗菌性能,又优化了用户体验感。

    一种纯棉自然弹力纱布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43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798735.9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一种纯棉自然弹力纱布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具体为棉包缠碱溶性长丝纱线依次进行:整经、织布、松式水洗、脱水烘干、液氨处理、松式碱洗。其中,液氨处理:将脱水烘干步骤处理后的纱布浸渍在液氨中处理8s‑14s,液氨处理中施加在纱布上的张力不超过4.5kg。松式碱洗:将液氨处理后的纱布置于碱性溶液中水洗25‑30min,碱性溶液为80℃‑95℃,碱性溶液PH值为13‑14。本申请的制造方法,液氨处理对纱布起到收缩定型的作用,收缩定型后的纱布再经过松式碱洗,在碱性条件下将碱溶性长丝溶解掉,再经水洗去除,棉纱会呈现自然稳定的弹性螺旋结构,从而实现自然弹性效果。

    一种抗菌保暖多层纱布绒类面料的织造方法和被毯

    公开(公告)号:CN114908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27132.7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一种抗菌保暖多层纱布绒类面料的织造方法和被毯,织造方法依次包括:织前准备,编织表层纱布和底层纱布。织前准备经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第一纬纱包括芯纱和绒纱,芯纱配棉采用100%棉,绒纱通过暖姜改性棉纤维和长绒棉棉纤维混匀制得。芯纱通过两根单纱合股为50S/2‑140S/2的股线。多根绒纱通过加捻夹持在两根单纱之间以形成3S/1‑10S/1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为20S/1‑60S/1的纱线,配棉采用长绒棉和细绒棉。表层纱布的纬纱采用第一纬纱,形成一种绒面纱布层。该绒面纱布层具有较好的保暖性、亲肤性、透气性,并且不易引发使用者的皮肤过敏问题,更加安全。底层纱布的纬纱采用第一纬纱或第二纬纱。

    高弹保形纱布面料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358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10902.2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弹保形纱布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纺纱,纱线采用双包纱纱线;所述双包纱采用棉纤维包覆T400弹性纤维和氨纶弹性纤维;步骤S2,织布,采用喷气织机织造双层纱布;步骤S3,坯布验布,对双层纱布进行检验;步骤S4,烧毛,对双层纱布进行烧毛处理;步骤S5,松式退浆、汽蒸以及漂白,采用松式退浆机对双层纱布进行退浆、汽蒸以及漂白处理;步骤S6,染色,对双层纱布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对染色的双层纱布进行固色、皂洗和水洗处理;步骤S7,拉幅定型,对双层纱布做拉幅定型处理;步骤S8,预缩,对双层纱布进行预缩处理;步骤S9,成品检验。本发明制备的成品具有柔软、弹性回复性好、保形性好以及吸湿透气性好等优点。

    分区提花保暖新型纱布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57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02239.7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区提花保暖新型纱布,包括六层纱布区域和三层纱布区域;六层纱布区域和三层纱布区域交错排列;六层纱布区域包括第一层纱布、第二层纱布、第三层纱布、第四层纱布、第五层纱布和第六层纱布;三层纱布区域包括A层纱布、B层纱布和C层纱布;三层纱布区域两侧相邻的六层纱布区域的第二层纱布和第五层纱布的经纱/纬纱互相交织形成三层纱布区域的A层纱布;三层纱布区域两侧相邻的六层纱布区域的第一层纱布和第六层纱布的经纱/纬纱互相交织形成三层纱布区域的B层纱布;三层纱布区域两侧相邻的六层纱布区域的第三层纱布和第四层纱布的经纱/纬纱互相交织形成三层纱布区域的C层纱布。本发明具有柔软蓬松和透气佳等优点。

    一种全棉耐久保形罗纹面料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720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89284.1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一种全棉耐久保形罗纹面料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纺纱、织布、坯布验布、烧毛、煮练、酶洗、定型干布、液氨整理、拉幅定型、预缩。其中在1245‑1618TPM捻度范围下进行纺纱操作,纱线为全棉纱线。将定型干布后的坯布在不超过‑34℃的温度下,进行液氨整理。纱线采用强捻纱,棉纤维过度扭曲变形,受外力拉伸的状态下,会有更好的延展性,外力撤销后,因其本身捻度大,回复性较好。‑34℃以下的液态氨小分子瞬时渗入到棉纤维内部,纱线变得粗细均匀,纱线之间的动摩擦系数降低,罗纹面料的弹性回复性和保形性得到了明显提高。采用该方法生产的罗纹面料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复性、保形性,耐用持久。

    一种低捻柔软全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891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25209.2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捻柔软全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对棉纱或者棉纱织成的坯布进行深色染色,以深色染色的棉纱或坯布为原料制备所述面料,其中,所述棉纱为低捻棉纱,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深色染色之前,对棉纱或坯布进行低温前处理和阳离子改性处理,对低温前处理和阳离子改性处理后的棉纱或坯布进行深色染色。本申请采用低捻棉纱为原料,采用低温前处理对低捻棉纱进行煮练漂白,能够在增加棉纱白度的同时,避免对棉纱产生较大的损伤,低捻棉纱配合阳离子改性处理,能够大大增加后续染色步骤对低捻棉纱或低捻棉纱织成的坯布染色的上染率,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节约了大量染料、助剂和水电汽能源,减少了染色废水的产生。

    一种稳定的纱布结构及三维立体纱布

    公开(公告)号:CN11029543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75171.X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稳定的纱布结构及三维立体纱布,纱布结构包括多个纱布单元,纱布单元由经纱和纬纱梭织而成,且纱布单元包括经纱紧密区、经纱稀疏区、纬纱紧密区以及纬纱稀疏区,经纱紧密区的纱线密度大于经纱稀疏区的纱线密度,纬纱紧密区的纱线密度大于纬纱稀疏区的纱线密度。三维立体纱布包括了纱布结构,且由多层纱布结构织成。每个纱布单元都具有经纱紧密区、经纱稀疏区、纬纱紧密区和纬纱稀疏区,多个纱布单元构成的纱布结构,经纱和纬纱的纱线密度呈一定规律变化,提高纱布结构以及纱布的接缝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易开口和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