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04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521782.9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博垣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纳米纤维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除氟剂的方法,属于除氟剂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羟基磷灰石对废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羟基磷灰石再生循环使用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多孔纳米纤维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除氟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醇和催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0‑80℃,保温反应6‑8h,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纯化水,继续保温搅拌10‑12h,后处理得到中间体I。本发明通过将羟基磷酸灰石负载到纤维上之后,再将负载后的纤维制备成高孔隙的吸附微球,有效的提高了除氟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与其再生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43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97691.0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博垣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矸石的分子筛制备系统,包括高安装板、低安装板和窑筒,高安装板上开有排气口和进料口,低安装板上安装有燃烧器并开有出料口,窑筒通过齿轮组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轴相互连接,进料口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进料口并对原料进行导向的挡板,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端盖,高安装板和低安装板之间设有用于聚集热量的挡罩,本发明让进入窑筒内部的热量充分的对煤矸石料进行加热煅烧,从而提高后续制备分子筛的收率,同时无需设置散热风机组,即可对窑筒外侧壁进行散热,既能节省能源,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117504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21782.9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博垣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纳米纤维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除氟剂的方法,属于除氟剂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羟基磷灰石对废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羟基磷灰石再生循环使用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多孔纳米纤维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除氟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醇和催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0‑80℃,保温反应6‑8h,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纯化水,继续保温搅拌10‑12h,后处理得到中间体I。本发明通过将羟基磷酸灰石负载到纤维上之后,再将负载后的纤维制备成高孔隙的吸附微球,有效的提高了除氟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与其再生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9128.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矸石和污泥的生态改良基质制备方法,涉及生态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煤矸石处理技术相比,解决了煤矸石的养分元素匮乏,重金属含量超标,且现有技术中煤矸石的处理和再利用技术存在能耗高和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良的问题;以煤矸石和污泥为基础原料制备基质,同时混合多种外源物质进行基质改良,提升基质的养分元素,对生态进行改良的同时控制重金属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易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实现煤矸石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融合高吸水树脂这种无害化保水剂进行基质的进一步改良,可以为矿区生态修复、退化植被修复、边坡绿化等恶劣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303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15096.6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化煤矸石基压缩生态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资源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煤矸石利用方法相比,解决了煤矸石与生土简单掺混成的煤矸石基质孔隙大、结构性差且保水能力低,从而限制了植物生长。且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煤矸石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煤矸石中的施肥潜力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钝化处理解决了煤矸石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同时通过对煤矸石进行改性处理,同时添加堆肥材料等提高煤矸石的肥力,基于有机保水材料和糯米基材料等固化有机质,增加煤矸石的耐候性,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5083.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处理系统及应用方法,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CW‑MFC相比,解决了现有CW‑MFC应用的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内阻,且纯物质碳源的价格昂贵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系统的功率输出较低的问题;通过调整电池材料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系统的功率输出;还通过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与污泥共同发酵提供微生物碳源,以此提高电池产电性能,还通过恒温水浴桶、植物生长灯等进一步提高系统输出性能;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对于改善环境污染以及缓解能源危机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29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91117.7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04B28/10 , C04B24/42 , C04B18/12 , C07F7/18 , C04B103/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固废物综合利用制备高强度地砖的工艺,用于解决现有的煤矸石固废物地砖存在着强度低、防水性差的缺点,难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的问题;该工艺利用煤矸石固废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制备高强度地砖,实现了煤矸石固废物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通过优化工艺和原料配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制备得到的地砖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良好防水性能的优点,满足现代建筑对材料性能的高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46509.9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 ,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硬水中选择性吸附钙镁离子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吸附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吸附材料不能对溶液中钙镁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现有的吸附材料的吸附速率低的技术问题,硬水中选择性吸附钙镁离子的吸附材料,由活化料、改性氧化铝、添加剂、水和黏土的用量比为5g:2g:6g:8‑10mL:4g混合得到混合料,混合料经造粒机造粒后焙烧,得到粒径为3‑5mm的多孔复合微球。本发明制备的吸附材料不仅能够对溶液中的钙镁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提高硬水软化效果,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吸附饱和,对钙镁离子的吸附速率快。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2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91117.7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04B28/10 , C04B24/42 , C04B18/12 , C07F7/18 , C04B103/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固废物综合利用制备高强度地砖的工艺,用于解决现有的煤矸石固废物地砖存在着强度低、防水性差的缺点,难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的问题;该工艺利用煤矸石固废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制备高强度地砖,实现了煤矸石固废物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通过优化工艺和原料配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制备得到的地砖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良好防水性能的优点,满足现代建筑对材料性能的高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3972.7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营养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煤矸石固废物的生态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目前煤矸石固废物和秸秆固废物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本发明的生态营养土制备方法,以秸秆和煤矸石为主要原料,有效利用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生态营养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肥力,使得制备出的生态营养土富含养分,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促进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