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1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0465457.X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E02B1/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方法。技术方案是:感潮水闸闸前橄榄型调蓄湖的布置方法,所述闸前橄榄型调蓄湖的设计参数按照以下公式确定:S湖/S河=0.0024q2‑0.1049q+2.8551;S河=LB;θ=sin‑1(L/2/R);S湖=LB+(4θ π/360‑sin2θ)R2;式中:q为单宽流量(单位宽度流量),3m/s.m;S河为与调蓄湖同等长度的河道面积;S湖为调蓄湖面积,包含该段河道面积;R为调蓄湖岸边线圆弧半径;B为河道宽度;L为调蓄湖所在的河道长度;θ为调蓄湖两侧圆弧与半径所成夹角的一半。该方法能提高闸上河道的排涝能力,降低上游河道水位,保护闸前河道的防冲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9312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98242.6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天然湿地的扰动模拟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部滑动设置有扰动件,所述水箱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驱使扰动件在水箱内部往复摆动,以使得扰动件在水箱内打击水流,产生扰动作用。通过水箱、扰动件、驱动件、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驱动件,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驱使扰动件在水箱内部往复摆动,以使得扰动件在水箱内打击水流,产生扰动作用,从而能够实现扰动作业,便于实验人员的观察与使用,效果好;并可通过更改减速电机转速等参数,来调整扰动方式和扰动强度,达成与实际湿地水流结构近似的模拟水流环境,适合开展天然湿地沉积物生态扰动而引发的物质交互作用等相关研究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8621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08693.9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1N1/10 , G01N33/18 , G06Q10/0639 , G06F17/13 , G06F17/16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检测及调控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河网优势抗生素识别及其安全调控的方法。技术方案是适用于河网优势抗生素识别及其安全调控的方法;所述优势抗生素识别方法,包括检测前准备环节、检测环节、检测后识别环节;所述检测前准备环节,包括确定目标抗生素名录,制定河网抗生素检测方案。其中,河网抗生素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点位、检测周期、检测频次;所述检测环节,包括按照河网抗生素检测方案开展抗生素的室外采样、室内检测以及检测数据集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65931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725372.1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PIV测量冲刷桩墩周围流场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可通过立体PIV系统结合光学折射组件,消除冲刷坑以及不同介质之间的散射和反射等,可最大程度保证冲刷坑内流场的准确性。结合PIVlab软件,基于视野的精细分辨率,根据PIV粒子的离散数据位置生成三维联合网格,并将速度矢量的雷诺分解数据插值到该三维联合网格上,以将相关视野中重叠测量区域同化到相同粒子位移的数据集。本发明量化冲刷桩墩周围流场的湍流结构;确定冲刷坑中特征位置的垂向速度分布模式;分析冲刷边缘的水流分离过程以及与主涡流的相互作用;确定冲刷过程中水流壁面剪应力的时空演变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65457.X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E02B1/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方法。技术方案是:感潮水闸闸前橄榄型调蓄湖的布置方法,所述闸前橄榄型调蓄湖的设计参数按照以下公式确定:S湖/S河=0.0024q2‑0.1049q+2.8551;S河=LB;θ=sin‑1(L/2/R);S湖=LB+(4θπ/360‑sin2θ)R2;式中:q为单宽流量(单位宽度流量),m3/s.m;S河为与调蓄湖同等长度的河道面积;S湖为调蓄湖面积,包含该段河道面积;R为调蓄湖岸边线圆弧半径;B为河道宽度;L为调蓄湖所在的河道长度;θ为调蓄湖两侧圆弧与半径所成夹角的一半。该方法能提高闸上河道的排涝能力,降低上游河道水位,保护闸前河道的防冲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55758.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采样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河湖库深水区生物及其生境分层采样监测装置和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采样与监测的采样单元、电连接采样单元的控制单元、用于运输及吊装采样单元的移动平台;所述采样单元包括中心单元、上层采样单元、中层采样单元、下层采样单元、底泥采样单元;所述上层采样单元、中层采样单元、下层采样单元、底泥采样单元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药剂管、可开启的清洗窗、传感器。本发明可实现河湖库深水区上中下层及河床的生物生境采样监测的精准定位,可满足河湖库多种生物生境在同时空尺度采样监测,可有效缩短河湖库深水区生物生境采样监测的工序,提高了采样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43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33216.0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堰坝工程的规划设计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山区性河道的水动力条件及生态环境,该计算方法还具有方法简单、适用性较广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相关资料及分析。步骤二,计算回水淹没间距。步骤三,计算回水末端至上游堰坝间的天然河道段间距。步骤四,确定堰坝间距。
-
公开(公告)号:CN116426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39282.5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Q1/689 , G06Q10/0635 , C12Q1/6869 , G01N1/10 , G01N27/62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底泥疏浚判别方法,通过获取底泥柱状样品的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数据,并依据种类和丰度数据计算出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物种均匀度指数、以及微生物物种进化指数,进一步将这四个指数和基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结合,构建用于评估河流底泥生态稳定性的底泥稳定性指标,根据底泥稳定性指标判别河流底泥是否应该实施疏浚工程,能够增提高河流底泥疏浚判断的准确性,进而增强了河流底泥疏浚决策的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992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7927.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B01J31/06 , C02F1/72 , C02F1/28 , B01J31/32 , B01J35/02 , B01J35/1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吸附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载体为负载锰氧化物的活性炭,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为选择性吸附磺胺吡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公开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降解处理含有磺胺吡啶的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靶向吸附催化剂同时起到吸附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吸附目标分子后直接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将吸附的污染物降解处理,一步完成吸附和降解步骤,提高了处理效率,而且催化剂吸附、降解后,直接可以进一步循环使用,无需经过脱附步骤,也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21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38869.3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8/27 , G01N21/25 ,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30/72 , G01N30/86 , G01N1/40 , G01N1/3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化合物混合样抑菌活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混合待测样定性检测,判断混合待测样中是否存在第一类化合物,针对第一类化合物,从化合物分子结构出发,选择多个与第一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相似的第二类化合物,结合多个所述第二类化合物的分子描述符和半数致死浓度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将第一类化合物的分子描述符输入至所述定量预测模型,通过定量预测模型预测出第一类化合物预测半数致死浓度,以便完整评估混合待测样中抑菌活性的组成,进而高效降解混合物的抑菌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