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55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24433.1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包括:导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顶端安装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滤件;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安装于所述溢流管的表面的上端;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外延部的一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带动臂,所述带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本发明提供的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具有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配合带动臂以及清扫臂和雨水传感器,可以在通过溢流管排水时,驱动机构通过带动臂带动清扫臂转动,对第一滤件的表面进行清扫,避免泥土等杂质堆积在第一滤件的表面,避免堵塞第一滤件,保证导水效率。

    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土壤增渗设备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7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91182.1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洪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土壤增渗设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城市的渗水排水装置在进行工作时通常会将地表的雨水和杂质全部引流至位于地底的储水装置内,当储水装置内存储的水量过多时,通常会将储水装置内的水导出至附近的土壤,从而便于雨水的循环使用,在此过程中,由于直接将地表的雨水和杂质直接引流,在长时间使用后,通常会造成装置堵塞,装置无法持续使用,同时还会在对雨水循环使用过程中造成附近土壤渗透率低下。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注射排出装置可有效的在引流地表雨水进入储水装置内之前将雨水中夹杂的杂质筛选出来并排出装置,使土壤渗透效率率和本装置的持续性大大提高。

    一种海绵城市强化径流污染去除的多级雨水花园

    公开(公告)号:CN114991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87813.7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强化径流污染去除的多级雨水花园,包括集水组件、二次过滤组件、抽水组件和净水器;所述集水组件连接有二次过滤组件,所述二次过滤组件连接有抽水组件,且所述抽水组件连接有净水器;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槽、泄水槽、第一过滤网、下水孔和压板,所述集水槽埋入地下,且所述集水槽顶部开设有若干个下水孔,所述集水槽底部内壁贴合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且所述集水槽侧壁安装有压板,且第一过滤网顶部与压板底部抵触;本发明,经过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第四过滤网的多级过滤,提升过滤效果;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水抽出经过进入到净水器再次净化过滤;抽风机工作抽出潮湿空气,提高密封箱的干燥性,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

    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559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524433.1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包括:导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顶端安装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滤件;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安装于所述溢流管的表面的上端;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外延部的一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带动臂,所述带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本发明提供的海绵城市低势绿地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具有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配合带动臂以及清扫臂和雨水传感器,可以在通过溢流管排水时,驱动机构通过带动臂带动清扫臂转动,对第一滤件的表面进行清扫,避免泥土等杂质堆积在第一滤件的表面,避免堵塞第一滤件,保证导水效率。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86321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1063739.8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包括:地基,渗透槽开设在地基的内部,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渗透槽的内部,垃圾收集槽固定连接在渗透槽的左端,连接滑轨开设在垃圾收集槽的内表面,处理箱活动嵌设在垃圾收集槽的内部,连接滑块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安装过滤板可将垃圾和有害颗粒过滤进处理箱内部,水源进入防涝槽中,当雨量过大时,防涝槽中的水进入到储水槽中,抽水管抽出可再次利用,解决了地面渗透过程中,垃圾和有害颗粒不能及时处理会对土壤、植被和环境造成污染,且降水量过多时,渗透率小于降雨量就会造成水涝,且这些多余的水源未能更好的利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