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5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64733.3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力的土工织物侧限拉伸夹具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用于测力的土工织物侧限拉伸夹具装置包括上部夹持装置、下部夹持装置、光滑杆和侧向夹持件,所述上部夹持装置和下部夹持装置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拉力机上,所述光滑杆贯穿所述上部夹持装置和侧向夹持件固定在所述下部夹持装置上;所述侧向夹持件包括滑动部、传感器敏感部和夹持部,所述滑动部的中部设有滑孔,且所述滑动部、传感器敏感部和夹持部呈一体化双剪切梁结构。通过本发明的装置除了可测土工织物拉伸性能指标之外,还能直接测得土工织物的侧向约束力,丰富了土工织物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16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92142.8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道疏浚土生态化利用的方法,包括确定航道疏浚区的位置和范围;选择航道疏浚土回填区的位置,所述航道疏浚土回填区位于所述航道疏浚区周边,且地形适合红树林生长;将航道疏浚土运输至所述航道疏浚土回填区,并进行回填;在所述航道疏浚土回填区内布置松木桩,以增加涂面高程和稳定性;在所述航道疏浚土回填区内种植红树林植物,形成红树林植物区;在所述红树林植物区外围设置海塘镇压层,以保护红树林植物区,将疏浚土用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改善,减少传统处理方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通过筛选和处理疏浚土,移除有害物质并改善土壤质量,有效减少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促进了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7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06091.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闸站结构下部塑钢板桩封闭圈截渗、固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排水系统、防护层和检测装置,采用塑钢板桩作为工程材料,沿着闸室的结构下部基础边线设置所述封闭圈,排水系统设于所述封闭圈内部,以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引导和排出,防护层设于所述塑钢板桩之间,以实现对所述塑钢板桩的有效保护和防止地下水的侵蚀,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封闭圈边缘,以实现对地下水的水位和流速的实时监测和记录,该技术具有延长结构渗径的功能和对基础下部土体的封闭、固土作用,能够减缓地下水流速速率,降低孔隙水压力,降低土体沉降,施工难度小,成本低,周期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66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062355.9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堤防结构,其结构设置在河道堤防下部,包括设置在堤防基础土层中的桩基础,所述桩基础为一排或多排,所述桩基础的上端设置有基础承台,所述基础承台埋置于土层中,所述桩基础以及基础承台均沿着堤防设置。本发明具有基础承台以及桩基础埋置在堤防土层中作为受力构件,位于基础承台上方的荷载只能通过基础承台以及桩基础将荷载传递给深层的土层,并由深层土层作为持力层承受桩基及其上部所承受的荷载。因此,基础承台对其上部的荷载进行了卸载,避免堤防基础在承受过大的荷载时导致持土体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出现失稳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8235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92158.9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海堤工程的消浪牡蛎礁,该用于生态海堤工程的消浪牡蛎礁,包括人工半球礁体组件、浮潜球组件和底部限制机构。人工半球礁体组件设置在近海海滩上,人工半球礁体组件包括顶部礁体、转动座、安装支撑架、多个铰接座和插柱。安装支撑架上开设有多个卡槽。该用于生态海堤工程的消浪牡蛎礁,通过设置的人工半球礁体组件、浮潜球组件和底部限制机构相互配合。使得本发明具有方便人员调整礁体整体的位置和受力位置的功能,尽可能的让牡蛎在礁体的分布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礁体的抗倒性能。而且通过设置潜浮装置利用海水浮力抵消一部分礁体框架的重量,使得人员对礁体的移动、安装和调整的难度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1686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48118.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1 , G06Q50/02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潮涧带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红树林和贝类养殖塘间隔分布的方式,生成多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通过潮涧带生态经济互动模型,确定各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的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回报;确定最优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按照最优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清除互花米草,种植红树林,挖掘贝类养殖塘,对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重构;在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布设物联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参数;通过潮涧带生态健康监测模型,对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健康监测;根据健康监测结果,对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4811.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1N3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林植被的弹性模量确定方法,包括分析可能影响弹性模量的植被参数;红树林参数与弹性力现场观测方法;获取现场红树林植株的参数,并开展红树林植株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开展红树林植株物理参数与弹力的相关性分析;获取植株的弹性模量并开展与植株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获取弹性模量与植被物理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关系模型;获取多因子联合确定的不同生长状态下植被的弹性模量,本发明可以实现考虑弹性模型与植被物理参数的非线性关系,科学评估红树林植被的弹性模量,为分析海滨植被与水动力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3069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6532.7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E04H1/12 , E04D13/035 , E06B3/46 , E05F15/632 , E05D15/06 , E06B3/36 , E02B7/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低矮玻璃房可活动式空箱,包括底座、空箱、空箱封顶、门板二和开闭机构,所述封顶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倾斜。随着底轴驱动钢闸门式水闸应用越来越广,液压控制室空箱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常规采用混凝土预制盖板及覆土与周边环境融合,但一直受到空箱渗水、内部阴暗潮湿易生虫鼠、无法及时了解地下启闭机室等问题的制约,本方案通过将可活动式空箱作为液压控制室空箱封顶并将门板二和门板一设置为可活动式的入口的方式,与环境融合,削减对周边景观布局产生限制性的制约,在需要下去检查维护时,开启活动式入口,使用方便,可以避免空箱渗水、内部阴暗潮湿易生虫鼠、能及时了解地下启闭机室的情况、有利于运行管理,同时玻璃封顶仅高出地面50—100cm,可使空箱封顶与环境完美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8174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1530.9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A01G25/16 , A01G25/02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堤堤前植被智能灌溉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植被浇水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海堤堤前灌溉系统;获取植被图像;根据植被图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植被生长阶段识别;按照植被种类以及识别出的植被生长阶段,划分植被区域;根据土壤粒度、平均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归一化水体指数、植被种类以及植被生长阶段,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各个植被区域所需的单位面积供水量;根据各个植被区域所需的单位面积供水量,通过海堤堤前灌溉系统,对各个植被区域的植被进行灌溉。本发明能够为海堤前植被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促进植被的健康和生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海堤前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支持生物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86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48118.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1 , G06Q50/02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潮涧带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红树林和贝类养殖塘间隔分布的方式,生成多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通过潮涧带生态经济互动模型,确定各种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的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回报;确定最优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按照最优潮涧带生态空间重构方案,清除互花米草,种植红树林,挖掘贝类养殖塘,对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重构;在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布设物联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参数;通过潮涧带生态健康监测模型,对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健康监测;根据健康监测结果,对重构后的潮涧带生态空间进行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