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31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8495.0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9J105/08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 C08B3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拥有化学和物理双重交联网络的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粘结剂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酰胺化反应接枝包含苯酚基团的单体、然后加入交联剂进行热交联反应制得。采用苯酚修饰柔性多糖,赋予粘结剂丰富的氢键和较强的粘弹性,基于羟基、羧基和酰胺基的动态键通过可逆的解离‑重组有效耗散硅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此外,交联剂的羧基与多糖的羟基进行原位热交联形成强共价酯键,提高其机械性能,从而提升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含有本发明粘结剂的硅负极在2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圈循环后仍可保留1738mAh/g的高容量,循环寿命长达800圈。
-
公开(公告)号:CN117326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51857.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255/54 , C07C253/30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3‑二氰基对苯二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化合物以2,3‑二氰基对苯二酚为反应的起始原料,通过与卤代烯烃或炔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该目标产品,该合成方法合成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过程较简单。所述的2,3‑二氰基对苯二酚衍生物,其结构苯环上连有烯烃不饱和烷氧基和氰基,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在充放电时可以有效形成稳定的SEI膜,且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氰基可能在正极表面可能形成比较有效的保护膜,覆盖其活性位点,可以降低正极对电解液的反应活性,且在高温下会与HF酸发生反应减少HF酸对电极表面和集流体的破坏,从而提高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4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3945.2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9J187/00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25 , C09J9/02 , C08G83/00 , C08F220/48 , C08F220/06 , C08F22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粘结剂以及其合成和应用。该碳纳米管导电粘结剂是由水相沉淀法制备丙烯酸三元共聚物PANM、对碳纳米管外层进行改性,通过PANM与改性碳纳米管外层接枝复合形成得到,具有很好的分散能力。将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导电粘结剂应用到硅基负极中,在搅浆过程中易分散,制备的硅基负极剥离强度高,PANM和碳纳米管外壁接枝复合,碳纳米管内壁保持完整,保证了碳纳米管优异的导电性能,能够大幅度降低电池的阻抗,PANM结构含有酯基、腈基、氨基强极性基团,强极性基团与活性材料、集流体之间形成大量的氢键,增强了电极的黏附性,同时还能缓解硅基材料体积膨胀的影响、提升硅基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752017.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添加剂为一种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衍生物。该添加剂采用原料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卤代硅烷或者卤代烯烃进行亲核取代的合成反应制得。合成方法为一步合成法,合成过程较简单,产率和纯度高。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本发明将添加剂应用到锂离子电解液中,可以改善电池内阻过大的问题,减少高温存储前后的内阻变化,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高温存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74532.X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D333/48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羟基环丁砜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应用,化合物是由3‑环丁烯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通过与碱性试剂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3‑羟基环丁砜,再与(甲基)丙烯酰氯(或者丙烯酸)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3‑羟基环丁砜的衍生物,或者,中间体3‑羟基环丁砜与氟醇或者烯醇进行醚化反应得到3‑羟基环丁砜的衍生物;该合成方法合成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过程较简单,产率和纯度都较高。3‑羟基环丁砜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应用到电解液中,在60℃存储中电压内阻变化很小,可以减少电池的自放电,在‑20℃下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在25℃循环中可以减少电池容量的损失,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5480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243573.6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研一(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43/225 , C07C41/16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4,5‑四氟‑6‑乙烯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是由1,2,3,4,5‑五氟‑6‑乙烯苯为反应的起始原料,通过与烷基醇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品;该合成方法合成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过程简单,产率和纯度都较高。1,2,4,5‑四氟‑6‑乙烯苯衍生物的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连有4个氟离子,当用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使用时,有助于在正极表面形成均匀且稳定的保护层,且含氟的保护层可抑制循环过程中负极表面锰离子的沉积和高温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分解,并且可以抑制直流电阻的增大,从而提高锂离电池在高温下的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43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208102.8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传热的板翅式树杈结构换热装置。包括两个封头、隔板、导流片和翅片,流体从一侧导流片进入,经翅片热交换后流体从另一侧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树杈型翅片,树杈型翅片由主干部分和树杈部分组成,树杈型翅片至少包含2个树杈,树杈均匀分布在主干的两侧面,树杈沿流体流动方向在主干两侧交错排列,树杈型翅片的开口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一致,开口角度范围为10°~30°。本发明解决换热器不同流道内流体温度不均匀性问题;增大换热器内流体的湍流性能、破坏流体的热边界层、改变流体在不同流道内的流动方向,达到提升换热效率;板翅式换热器树杈型翅片结构,破坏流体的热边界层,增强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