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1144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0288954.X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K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磁极固定装置及永磁风力发电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磁极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凹槽、两轴向限制组件、多个径向限制组件和多个周向限制件。多个凹槽沿转子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凹槽的截面为四边形,且形成有用于容纳磁极模组的容纳空间;两轴向限制组件分别设于多个凹槽沿转子的轴向方向的两端,以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轴向方向的运动;径向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径向方向的运动;多个周向限制件分别设于多个凹槽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的两端,以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的运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凹槽加工难度较高、磁极模组与凹槽匹配精度要求较高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0601398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750152.6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极固定装置及其磁极模组安装方法,磁极固定装置包括:周向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移动;以及多个径向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径向方向移动;径向限制组件包括第一榫组件和第二榫组件,第一榫组件和第二榫组件分别设于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磁极模组朝向彼此的侧面上,其中第一榫组件包括在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部分在转子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榫眼和至少一个第一榫头,第二榫组件包括在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部分在转子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本发明限制了磁极模组在切向或者周向上的移动,大大提高了磁极固定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0139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50152.6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极固定装置及其磁极模组安装方法,磁极固定装置包括:周向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移动;以及多个径向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磁极模组沿转子的径向方向移动;径向限制组件包括第一榫组件和第二榫组件,第一榫组件和第二榫组件分别设于沿转子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磁极模组朝向彼此的侧面上,其中第一榫组件包括在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部分在转子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榫眼和至少一个第一榫头,第二榫组件包括在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部分在转子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本发明限制了磁极模组在切向或者周向上的移动,大大提高了磁极固定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0128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660796.6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及包含其的电机,该电机转子包括转子屋、磁钢模组,所述转子屋内侧设有多个沿其内壁周向设置的所述磁钢模组,所述磁钢模组包括永磁体、外壳、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永磁体的凹槽,所述底板上与所述转子屋的轴线平行的至少一个侧边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磁钢模组通过所述安装槽内的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转子屋内壁上;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阻止所述螺纹紧固件发生径向位移;该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转子。本发明通过螺纹紧固件将磁钢模组的固定在转子屋上,减少大型转子屋铣槽,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艺生产效率,减小装配难度,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898684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20019339.7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转子,包含:转子屋;若干个相同的基板,沿转子屋的周向方向依序连接形成一个与转子屋共中心轴的第一圆筒,基板外侧面贴合转子屋内侧面,基板内侧面开有若干个相同且均匀分布的燕尾槽,燕尾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子屋的中心轴;若干个相同的转子铁芯,沿转子屋的周向方向依序连接形成一个与转子屋共中心轴的第二圆筒,通过转子铁芯外侧的与燕尾槽匹配的燕尾楔,固定连接转子铁芯与基板,转子铁芯内侧面有突出,突出内有空腔;永磁体,嵌套在空腔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转子屋的燕尾槽铣削加工量,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固定基板与转子屋所用螺栓的数量,并可防止螺栓掉落。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9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94091.9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28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闵可夫斯基和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单体运行模型;根据每个储能单体的运行模型,以Polytopes的半平面形式表征其功率调节可行域;根据待聚合分布式储能集群中每个分布式储能单体的模型参数对待聚合分布式储能集群进行聚类,确定待聚合分布式储能集群的聚类结果;根据聚类结果,采用改进的内近似闵可夫斯基和对每类分布式储能中所有单体储能的功率调节可行域进行聚合,确定待聚合储能集群每个聚类结果的聚合可行域。本发明提高大量分布式柔性资源的聚合效率,减小聚合过程中损失的灵活性,增强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运行提供了积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6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01978.6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nventor: 李庆生 , 张兆丰 , 杨婕睿 , 李震 , 朱永清 , 钟天璇 , 梁弘乐 , 陈昌铭 , 牛晨耕 , 林振智 , 杨莉 , 王伟 , 罗晨 , 赵宽祥 , 王治邦 , 王斌 , 牟雪鹏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分区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内部环节以及外部影响,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内外运行风险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分区优化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灾后分区结果。本发明提供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分区优化方法及系统兼顾输气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资源丰度,还可以兼顾灾后恢复期间系统可能面临的内部与外部风险,有助制定一个更合理有效的灾后分区策略,并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并行恢复,加速整个灾后恢复进程的同时还能保持供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23436.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 , 杭州国昶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2P21/13 , H02P21/18 , H02P21/24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增强扩展状态观测器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以优化系统响应性能和鲁棒性;通过引入三阶自适应级联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代替传统固定带宽正交锁相环,有效解决了系统在速度突变及电机扰动下动力学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控制方法能够实时、精确地估计速度、相位及总扰动,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同时通过自适应调节观测器参数,降低了对噪声的敏感性;同时结合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的设计,进一步简化了控制结构,增强了系统的抗扰能力,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本发明在复杂动态工况下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98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03412.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4 , H02J3/46 , H02J3/38 , H02J3/28 , H02J3/32 , H02J3/14 , H02J3/06 , F24D19/10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F24D18/00 , F24D11/0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虚拟储热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构建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工作设备运行模型,建立综合能源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建立考虑虚拟储热的热网能流计算模型;基于数学理论对配电网直流潮流模型进行处理,采用二阶锥松弛法将一般的潮流约束条件转化为混合整数二次约束规划约束;根据综合能源系统配电网、热网、气网的潮流约束条件,以最小化综合能源运营商运行总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考虑虚拟储热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本发明精确描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特性,实现多种能源的协调优化调度,提高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为综合能源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69119.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QTT协议和Matlab软件的半实物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涉及控制仿真技术领域,包括定义被控对象测点信息的数据结构并对被控对象测点信息进行序列化;基于实物终端设备和MQTT Broker程序构建MQTT通信协议通道;基于客户端和实物终端设备中的MQTT Broker程序构建MQTT客户端;利用Simulink软件和Matlab软件对MQTT客户端进行调用,实现Matlab软件与实物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并进行半实物仿真。本发明通过将实物终端设备通信的程序接口供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调用,解决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通信功能支持不完善的问题,无需配置专用半实物仿真硬件就能够实现半实物仿真,有助于打破国外厂商在半实物仿真硬件产品方面的垄断,推动半实物仿真技术国产化发展,降低半实物仿真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