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24988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56483.0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0087 , B01D5/0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冷量回收的精馏型自复叠低温冷凝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装置以及油气冷凝分离及冷量回收回路;油气冷凝分离及冷量回收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第二换热器单元、第三换热器单元、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分离器单元;本发明利用精馏装置替代传统混合工质自复叠油气分离系统中的多级分离过程,同时从精馏装置底部和顶部分别引出不同成分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被冷凝油预冷后分别减压进入第一换热器单元中优化匹配不同成分油气的降温过程中水当量变化,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节能等优点,特别适合油库、加油站、石化加工等场所的挥发性油气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823440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10056480.7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馏型自复叠低温冷凝的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装置、换热器以及油气冷凝分离回路;油气冷凝分离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第二换热器单元、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之间的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分离器单元;本发明利用精馏装置替代传统混合工质自复叠油气分离系统中的多级分离过程,同时从精馏装置底部和顶部分别引出不同成分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分别减压进入第一换热器单元中优化匹配不同成分油气的降温过程中水当量变化,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系统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油库、加油站、石化加工等场所的挥发性油气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823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6480.7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0087 , B01D5/0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馏型自复叠低温冷凝的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装置、换热器以及油气冷凝分离回路;油气冷凝分离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第二换热器单元、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之间的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分离器单元;本发明利用精馏装置替代传统混合工质自复叠油气分离系统中的多级分离过程,同时从精馏装置底部和顶部分别引出不同成分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分别减压进入第一换热器单元中优化匹配不同成分油气的降温过程中水当量变化,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系统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油库、加油站、石化加工等场所的挥发性油气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92498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056483.0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冷量回收的精馏型自复叠低温冷凝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装置以及油气冷凝分离及冷量回收回路;油气冷凝分离及冷量回收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第二换热器单元、第三换热器单元、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分离器单元;本发明利用精馏装置替代传统混合工质自复叠油气分离系统中的多级分离过程,同时从精馏装置底部和顶部分别引出不同成分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被冷凝油预冷后分别减压进入第一换热器单元中优化匹配不同成分油气的降温过程中水当量变化,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节能等优点,特别适合油库、加油站、石化加工等场所的挥发性油气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44459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934902.7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工质源模块、工质流动管路模块、控制阀组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抽真空模块、工质回收模块。本发明方法采用工质全充装过程加热的方法保证工质处于流动态,能快速高效地将相变工质充装到热管中,解决了相变工质在充注过程中因为凝固造成的管道阻塞、热管中工质无法充满、充装速度慢等问题,保证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量;加热充装减小了相变工质热胀冷缩所造成的使用过程中的胀裂等不良现象。以抽真空的方法加快了工质的流动,提高充装速度,减少热管充装前因为存在空气等杂质而造成的腐蚀、气泡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44596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934902.7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工质源模块、工质流动管路模块、控制阀组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抽真空模块、工质回收模块。本发明方法采用工质全充装过程加热的方法保证工质处于流动态,能快速高效地将相变工质充装到热管中,解决了相变工质在充注过程中因为凝固造成的管道阻塞、热管中工质无法充满、充装速度慢等问题,保证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量;加热充装减小了相变工质热胀冷缩所造成的使用过程中的胀裂等不良现象。以抽真空的方法加快了工质的流动,提高充装速度,减少热管充装前因为存在空气等杂质而造成的腐蚀、气泡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5236003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1029091.8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宽温区低温恒温槽设备,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柱、回热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与精馏柱的柱体进口相连,精馏柱的底部出液口通过节流阀与回热器的插入点相连,精馏柱顶部的出口与回热器的高压端进口相连,回热器的高压端出口通过节流阀与蒸发器相连;结构模块包括支撑制冷模块各部件的支架以及保持设备外形完整美观的外形构件,控制模块包括温控器、加热功率执行器和电路板,恒温槽体模块包括酒精槽、搅拌器、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工作溶液。本实用新型最低温度达-100℃,总体温度范围为-100℃到95℃,能实现温度范围内每一个温度位的精确控温,比现有高精度低温恒温范围更宽。
-
公开(公告)号:CN205787948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21031404.3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恒温槽控制系统,包括制冷模块、结构模块、控制模块和恒温槽体模块,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精馏柱、回热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与精馏柱的柱体进口相连,精馏柱的底部出液口通过节流阀与回热器的插入点相连,精馏柱顶部的出口与回热器的高压端进口相连,回热器的高压端出口通过节流阀与蒸发器相连,蒸发器与回热器的低压进口相连,回热器的出口与精馏柱的顶部换热器相连,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温度范围内每一个温度位上±0.01℃的精确控温,最低温度可达-100℃,总体温度范围为-100℃到95℃。
-
公开(公告)号:CN205373477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521039594.3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装置,包括:工质源模块、工质流动管路模块、控制阀组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加热模块、真空泵、工质回收模块。本实用新型方法采用工质全充装过程加热的方法保证工质处于流动态,能快速高效地将相变工质充装到热管中,解决了相变工质在充注过程中因为凝固造成的管道阻塞、热管中工质无法充满、充装速度慢等问题,保证热管相变工质的充装量;加热充装减小了相变工质热胀冷缩所造成的使用过程中的胀裂等不良现象。以抽真空的方法加快了工质的流动,提高充装速度,减少热管充装前因为存在空气等杂质而造成的腐蚀、气泡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402187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74222.6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5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备放大设计的半实物仿真方法。根据空分装备放大设计要求,建立系统物理-数学混合的关联仿真模型;数字模型描述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装备子系统模型;物理模型根据相似的物理效应,搭建物理仿真试验平台;其中,装备中静态的物理模型通过比例放大获取物理效应,动态的物理模型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物理效应;对数字模型与物理模型进行层次递归,通过调整系统参数获得满足装备放大设计的半实物仿真方法。本发明针对装备放大设计中难以实现数字设计与物理实验相互融合的问题,提出了数字仿真、物理仿真相结合的半实物仿真方法,具有经济、灵活和逼真度高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