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04870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69962.2
申请日:2007-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鉴别方法。通过提取5株螺旋藻Sp-1、Sp-2、Sp-3、Sp-10和Sp-NC的总DNA,通过电泳分析发现,根据总DNA中染色体外DNA(exDNA)的数量5株品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Sp-1、Sp-2、Sp-10和Sp-NC为一类,仅含一条exDNA;Sp-3为另一类,含有2条exDNA。若候选品系总DNA中含2条exDNA时,可能为生产性状较好的品系,适合大规模生产;若总DNA中仅含1条exDNA时,可能为生产性状差的品系,不可用于工厂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04071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052233.1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鉴别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取4株钝顶节旋藻品系中的Sp-1、Sp-2、Sp-3和Sp-5。利用上游引物PF:5′-CAATACATCTTCGCCGATTT-3′,下游引物PR:5′-CGTATTATCGGTAGTCATCGG-3′。在PCR反应体系中反应:94℃ 5min;94℃ 30s,58℃ 1min,72℃ 2min,30个循环;72℃ 8min。将经DNA凝胶回收纯化的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作酶切鉴定,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上述4株cpcHID操纵子基因序列与被鉴别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此鉴别螺旋藻品系性状的优劣。
-
公开(公告)号:CN1900315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52234.6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筛选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质螺旋藻品系的方法。通过设计16S-23S rRNA转录间隔区的引物,应用PCR技术克隆并测定7株钝顶螺旋藻品系Sp-1、Sp-2、Sp-3、Sp-5、Sp-9、Sp-10和Sp-15的16S-23S rRNAITS序列SEQ NO1。依据各序列的相似程度,将7株品系中Sp-3、Sp-5和Sp-15分一类;Sp-1、Sp-2、Sp-9和Sp-10分为另一类;再将候选品系的16S-23SrRNAITS序列进行比对,若与Sp-3、Sp-5、Sp-15聚成一类,则性状优良,适合大规模生产;若与Sp-1、Sp-2、Sp-9、Sp-10聚成一类则不可应用于生产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067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69963.7
申请日:2007-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N1/12
Abstract: 一种确定优质螺旋藻生产品系的方法。通过设计随机引物,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5株螺旋藻品系Sp-1、Sp-2、Sp-3、Sp-4和Sp-5的特异性条带,聚类分析发现,5株品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Sp-1和Sp-2为一类;Sp-3、Sp-4和Sp-5为另一类,并且引物S35和S99扩增图谱中具有能鉴别两类品系的特异性条带,分子量分别为680bp和900bp的特异性条带仅出现在Sp-3、Sp-4和Sp-5品系中,而分子量分别为900bp和650bp的特异性条带仅出现在Sp-1和Sp-2品系中。将候选品系用引物S35和S99扩增出的条带分别为680bp和900bp者,可能为生产性状较好的品系,适合大规模生产;用引物S35和S99扩增出的条带分别为900bp和650bp者,可能为生产性状差的品系,不可用于工厂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04071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610052233.1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鉴别螺旋藻品系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取4株钝顶节旋藻品系中的Sp-1、Sp-2、Sp-3和Sp-5。利用上游引物PF:5′-CAATACATCTTCGCCGATTT-3′,下游引物PR:5′-CGTATTATCGGTAGTCATCGG-3′。在PCR反应体系中反应:94℃ 5min;94℃ 30s,58℃ 1min,72℃ 2min,30个循环;72℃ 8min。将经DNA凝胶回收纯化的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作酶切鉴定,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上述4株cpcHID操纵子基因序列与被鉴别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此鉴别螺旋藻品系性状的优劣。
-
公开(公告)号:CN101215559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9081.7
申请日:2008-01-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N15/10
Abstract: 一种分离与纯化节旋蓝细菌质粒的方法。常规的CTAB法或SDS法虽均能提取出清晰的基因组DNA,但用SDS法提不到质粒,用CTAB法也只能提到隐约可见、模糊的质粒,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本发明的CTAB-蛋白酶K法,即在CTAB提取液及第一次沉淀后的DNA溶解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K,不仅能提得清晰的基因组DNA,而且还能得到清晰的质粒;进一步用本发明的凝胶冻融-高速离心纯化法,即将质粒所在的凝胶带切入灭菌离心管中,加入约与胶块等体积的TE缓冲液并于-20℃冷冻60min后取出并融化,转至铺有灭菌脱脂棉或玻璃棉的微孔离心柱中13,000rpm离心15min,质粒即在离心管底部的溶液中,能得到高质量、完整的质粒。
-
公开(公告)号:CN100366755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052234.6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筛选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质螺旋藻品系的方法。通过设计16S-23S rRNA转录间隔区的引物,应用PCR技术克隆并测定7株钝顶螺旋藻品系Sp-1、Sp-2、Sp-3、Sp-5、Sp-9、Sp-10和Sp-15的16S-23S rRNAITS序列SEQNO1。依据各序列的相似程度,将7株品系中Sp-3、Sp-5和Sp-15分一类;Sp-1、Sp-2、Sp-9和Sp-10分为另一类;再将候选品系的16S-23SrRNAITS序列进行比对,若与Sp-3、Sp-5、Sp-15聚成一类,则性状优良,适合大规模生产;若与Sp-1、Sp-2、Sp-9、Sp-10聚成一类则不可应用于生产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242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710069961.8
申请日:2007-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N1/12
Abstract: 一种筛选螺旋藻工厂化培植优良品系的方法。通过设计特定引物,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并测定了7株螺旋藻品系Sp-1、Sp-2、Sp-3、Sp-4、Sp-5、Sp-6和Sp-7的相应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tar v6.13软件将该基因翻译成氨基酸后进行多重序列联配发现,根据1~80位氨基酸序列的第7、20、30、56、72位点,7株品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Sp-1、Sp-2和Sp-6为一类;Sp-3、Sp-4、Sp-5和Sp-7为另一类;将候选品系的第1~80位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若与Sp-3、Sp-4、Sp-5和Sp-7品系相同,则可能生产性状优良,适合大规模生产;若与Sp-1、Sp-2和Sp-6品系一致,则可能不可用于工厂化生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