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葶苈子黄酮组分、其提取方法和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71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516197.5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一类葶苈子黄酮组分、提取方法和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心力衰竭等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提取过程包括,制备葶苈子浓缩液,再将浓缩液经在吸附柱用水、15‑60%乙醇洗脱,收集15‑6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所述葶苈子黄酮组分,经液相色谱分离得到槲皮素‑3‑O‑β‑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本发明首次提出葶苈子黄酮组分和槲皮素‑3‑O‑β‑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可分别作为活性组分/成分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内ROS水平,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生物能以及丙二醛水平,在制备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相关疾病药物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一种中药效应化学标志物群的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7867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339006.5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范骁辉 杨振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的效应化学标志物群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中药中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选取所述中药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主要作用途径,获取各化学成分在治疗复杂性疾病中的校正药效得分值;选择能够体现中药整体生物效应的化学成分组合作为潜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通过验证实验,判断所述潜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是否为效应化学标志物群。本发明不仅考虑中药中各成分的含量,还考虑了各成分对于疾病治疗各作用途径的作用,能够较全面地辨识出中药中发挥治疗作用的效应化学标志物群,为应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进行相关中药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中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药的创制提供了基础。

    丹参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1853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0914.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杨振中 贾小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丹参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产品,属于药物领域。所述丹参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4)。本发明通过从丹参中提取得到丹参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将丹参酚酸提取物和丹参酮提取物混合,得到具有碳酸酐酶抑制活性的组合物,可协同增效,为以丹参为主的药物研发、组分配伍提供参考。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可用于降低眼压、利尿、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增加血管氧通量、提高肺通气量、扩张脑血管、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以高眼压为症状的疾病、心源性水肿或急性高原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引起的骨代谢疾病。

    丹参酮IIA在碳酸酐酶抑制剂中的应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185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0919.9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杨振中 贾小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丹参酮IIA在碳酸酐酶抑制剂中的应用及产品,属于医药领域。所述的丹参酮IIA在碳酸酐酶抑制剂中的应用,丹参酮IIA可以与碳酸酐酶结合,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可用于降低眼压、利尿、纠正代谢性酸/碱中毒、增加血管氧通量、提高肺通气量、扩张脑血管、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药物中,治疗碳酸酐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高原病、以高眼压为症状的眼部疾病、骨质疏松或因骨密度下降引起的疾病、利尿或纠正代谢性酸/碱中毒,为新型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设计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有望开发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的碳酸酐酶抑制药物。

    一种芹糖异甘草苷的分离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5091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1123148.3

    申请日:2019-1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芹糖异甘草苷作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芹糖异甘草苷具有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等各种需要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病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芹糖异甘草苷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非常简单高效,操作简便,可控制和重复性好,分离得到的芹糖异甘草苷纯度较高。

    一种中药效应化学标志物群的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786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710339006.5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范骁辉 杨振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的效应化学标志物群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中药中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选取所述中药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主要作用途径,获取各化学成分在治疗复杂性疾病中的校正药效得分值;选择能够体现中药整体生物效应的化学成分组合作为潜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通过验证实验,判断所述潜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是否为效应化学标志物群。本发明不仅考虑中药中各成分的含量,还考虑了各成分对于疾病治疗各作用途径的作用,能够较全面地辨识出中药中发挥治疗作用的效应化学标志物群,为应用效应化学标志物群进行相关中药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中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药的创制提供了基础。

    一种基于生物微反应器的微流控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37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90912.7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微反应器的微流控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应用,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一个夹具将一个滤膜固定于第一开口上,将包含有生物微反应器的溶液通过另一端未安装滤膜的第二开口注入微流控装置内部,将缓冲液从第二开口位置注入到微流控装置内,对微流控装置内的溶剂体系进行替换、洗涤处理,制造完成基于生物微反应器的微流控装置。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微流控装置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活性评价与生物活性测定,可以为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控制提供现场快评快测技术,同时具备便携、廉价、易制备、易操作、易保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