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南方稻鱼共生系统的再生稻蓄育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82371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510187987.7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适合于南方稻鱼共生系统的再生稻蓄育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大田处理:每亩施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施有机肥500公斤、三元(N15、P15、K15)复合肥40公斤,之后翻耕待移栽;步骤二、移栽后放鱼苗:秧苗移栽7~10天后,投放田鱼鱼苗;步骤三、头季稻管理:随秧苗、鱼苗成长,加深水位,待水稻成熟后,留水收割,留适当桩高以便于再生稻生长;步骤四、再生稻管理:头季收割后及时防治虫和施用叶面肥,再生稻90%成熟时收割水稻,并收获田鱼。这种再生稻鱼共生能较大幅度增加了全年水稻总产量,延长了稻鱼共生期,充分发挥了稻鱼共生正效应,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产增收、利国利民、经济‑社会‑环境共持续的优点。

    一种适合于南方稻鱼共生系统的再生稻蓄育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8237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87987.7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适合于南方稻鱼共生系统的再生稻蓄育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大田处理:每亩施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施有机肥500公斤、三元(N15、P15、K15)复合肥40公斤,之后翻耕待移栽;步骤二、移栽后放鱼苗:秧苗移栽7~10天后,投放田鱼鱼苗;步骤三、头季稻管理:随秧苗、鱼苗成长,加深水位,待水稻成熟后,留水收割,留适当桩高以便于再生稻生长;步骤四、再生稻管理:头季收割后及时防治虫和施用叶面肥,再生稻90%成熟时收割水稻,并收获田鱼。这种再生稻鱼共生能较大幅度增加了全年水稻总产量,延长了稻鱼共生期,充分发挥了稻鱼共生正效应,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产增收、利国利民、经济-社会-环境共持续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