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发酵废液的深度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188368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710464860.4

    申请日:2017-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发酵废液的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1)向餐厨垃圾发酵废液中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混凝预处理,得到处理液I;(2)对处理液I进行UASB厌氧处理,得到处理液II;(3)对处理液II进行接触氧化处理,得到处理液III;(4)将处理液III通入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生物膜反应,得到处理液IV;(5)将处理液IV与钛合金催化剂、Fe2+和H2O2进行四相催化氧化反应,得到处理液V;(6)处理液V经絮凝沉淀后,得到排放的出水。本发明将UASB与两级好氧生物技术联用,并增加混凝预处理和四相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实现高浓度餐厨垃圾发酵废液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保证出水稳定,实现组合工艺出水的超低污染浓度排放。

    一种餐厨垃圾发酵废液的深度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18836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64860.4

    申请日:2017-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发酵废液的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1)向餐厨垃圾发酵废液中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混凝预处理,得到处理液I;(2)对处理液I进行UASB厌氧处理,得到处理液II;(3)对处理液II进行接触氧化处理,得到处理液III;(4)将处理液III通入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生物膜反应,得到处理液IV;(5)将处理液IV与钛合金催化剂、Fe2+和H2O2进行四相催化氧化反应,得到处理液V;(6)处理液V经絮凝沉淀后,得到排放的出水。本发明将UASB与两级好氧生物技术联用,并增加混凝预处理和四相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实现高浓度餐厨垃圾发酵废液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保证出水稳定,实现组合工艺出水的超低污染浓度排放。

    一种高氨氮农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5581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99397.4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氨氮农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向高氨氮农药生产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混凝预处理,得到处理液I;(2)将处理液I依次通入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中,经一级生化处理,得到处理液II;(3)将处理液II依次通入生物沸石床-膜生物反应器中,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得到排放的出水;所述生物沸石床的填料层以天然沸石和石灰石的混合物作为载体填料,所述天然沸石与石灰石的质量比为1:1~3:1,天然沸石的粒径为3~5mm,石灰石的粒径为1~2mm。本发明工艺实现了高氨氮工业废水中氨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保证出水稳定,实现组合工艺出水的达标排放。

    一种高色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356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32272.1

    申请日:2017-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色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混凝预处理,得处理液I;将处理液I依次通入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进行生化处理,得到处理液II;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内投加有负载高效微生物制剂的微磁浮填料;所述微磁浮填料为负载金属矿物的生物炭;将处理液II通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处理,得处理液III;对处理液III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得处理液IV;将处理液IV通入曝气生物滤池内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得出水。本发明将负载高效微生物制剂的微磁浮填料结合于A2/O工艺的缺氧段提高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并采用混凝、A2/O、MBR、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这五个工艺段串联的处理方式,实现了高色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出水的达标排放。

    一种串联型臭氧氧化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759102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318748.4

    申请日:2019-03-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型臭氧氧化塔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臭氧氧化罐、第二臭氧氧化罐、供水管路及臭氧供给管路;所述供水管路包括进水管、中间管、内循环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第一进水口连通,且串联有提升泵;中间管的进水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出水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一出水口的高度高于第二进水口;内循环管包括循环接管及串联在所述循环接管上的气动调节阀;循环接管的一端与内循环出水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I旁接在进水管上;沿水流在进水管内的行进方向上,所述三通I位于提升泵的上游;出水管的进水管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提高臭氧利用率,保障出水水质稳定,降低运行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