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309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26184.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浙江华检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20/60 , G06V10/44 , G06V10/48 , G06V10/74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绝缘子图像识别精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摄像设备对带有绝缘子的场景进行扫描,获得带有绝缘子特征信息的图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识别,获取第一绝缘子图像,通过霍夫变换对图像进行识别,获取第二绝缘子图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对图像进行识别,获取第三绝缘子图像;分别对第一绝缘子图像、第二绝缘子图像和第三绝缘子图像提取部分图像信息,然后在这三部分图像信息中寻找相似特征信息,根据相似特征信息对三部分图像进行重叠,重叠部分即为详细特征信息部分;重叠后的图像与绝缘子典型特征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的相似度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则判断绝缘子图像识别完成,重叠后的图像即为绝缘子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847321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17419.7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态开关的高重频螺旋线倍压器,包括两个螺旋线倍压器主体和固态开关,固态开关用于控制对应的接地绕组、高压绕组之间的通断,基于固态开关的高重频性能和一致性,可以实现两个螺旋线倍压器主体之间的时序控制、精确同步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正、负极性脉冲通过螺旋线倍压器不同主体加载至负载两端,可以实现负载电压倍增,同时输出绝缘设计要求仅为常规方式的1/2,能够显著降低绝缘击穿风险,简化螺旋倍压器绝缘结构设计,且可实现数十kHz的重频运行,显著提升输出电压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0227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1271999.X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绕组材质辨识领域,特别涉及测量变压器谐波电阻时的电容补偿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变压器内部电感对谐波电阻测量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了详细的变压器电感补偿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设计了一种电容补偿装置。通过本方法,可以准确的测量变压器绕组的谐波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92651.2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检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短时及峰值电流耐受试验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能量管理模块、能量分配模块、能量存储模块、波形生成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能量管理模块用于对供电电源输入的电能进行管理;所述能量分配模块用于对能量管理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分配;所述能量存储模块用于对能量分配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存储;所述波形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能量存储模块存储的电能输出含有初始可调相位角的试验电压;所述转换模块用于将波形生成模块输出的试验电压转换为用于电力设备耐受试验的短时及峰值电流。通过控制短时及峰值电流的大小,满足不同电力设备的电流耐受需求,能够显著提高电流耐受实验系统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75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314270.6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IPC: G01R19/155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态式动模系统智能接线指引方法及相关组件,该方案应用于组态式动模系统,通过生成各个元件的网络连接拓扑结构,从而生成各个元件连接时的接线端子组之间的连接顺序,并通过按照接线端子组的连接顺序依次控制相邻两个未相互连接的指示模块进行接线指示,使用户按照指示模块的接线指示对各个元件进行连接,无需用户自己按照网络连接拓扑结构进行接线。可见,本申请中对用户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低,用户仅需按照指示模块的指示将元件连接起来即可,无需按照复杂的网络连接拓扑结构进行接线,提高了接线的效率,并且保证了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64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241362.X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nventor: 段军 , 殷伟斌 , 梁樑 , 丁一岷 , 陈鼎 , 周旻 , 顾曦华 , 江洪 , 曾东 , 葛黄徐 , 钱伟杰 , 李志 , 余绍峰 , 高一波 , 郭创新 , 丁一 , 叶承晋 , 方攸同 , 胡景博 , 唐锦江 , 郭一凡 , 金祝飞 , 邢旭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预测试的线路增容安全管控系统,包括预测试系统、监控系统和控制中心,预测试系统获得电缆外护套温度与导体温度的函数关系;监控系统包括沿电缆布设的温度监控器和环境监控器;控制中心与调度中心通信连接,周期性读取目标电缆的实时负载L,将电缆负载L与监控系统获得的电缆外护套温度Tf、环境温度Te及湿度Da关联,获得样本数据,获得电缆的动态最大负载Ld作为增容上限。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预测试获得电缆外护套温度与导体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不仅能够快速获得电缆增容上限,并能够通过监控电缆状态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31089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41382.7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浙江大学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钟宏伟 , 陈金刚 , 段军 , 殷伟斌 , 梁樑 , 丁一岷 , 陈鼎 , 周旻 , 顾曦华 , 江洪 , 曾东 , 葛黄徐 , 钱伟杰 , 郭创新 , 丁一 , 叶承晋 , 方攸同 , 李志 , 余绍峰 , 高一波 , 胡景博 , 郭一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混合电力线路的电缆温度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数据采集装置、通信模块、云平台和用户终端,无人机沿输电线路飞行,在无人机上安装视频获取装置和红外图像获取装置,视频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输电线路上的视频数据,红外图像获取装置用于检测输电线路的环境温度信息,视频获取装置和红外图像获取装置均通过通信模块与云平台连接,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输电线路上,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输电线路表面温度信息,数据采集装置通过通信模块与云平台连接,用户终端与云平台连接;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装置,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得输电线的负载状态能得到实时检测,实现输电线路动态增容,降低电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1089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41153.5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智能温度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红外温度监测器、热电偶温度监测器、环境监测器和控制中心,红外温度监测器安装在塔架上,红外图像测温单元拍摄塔架两侧电缆的外护套红外图像并转换为温度分布图;热电偶温度监测器包括若干个热电偶温度检测单元和通信装置,若干个热电偶温度检测单元沿目标电缆布置,检测目标电缆外护套温度,环境监测器沿电缆布设,环境监测器监测环境温湿度和风速。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红外温度监测器和热电偶温度监测器实现输变电线路电缆的温度监测,环境监测器对电缆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实现准确掌握电缆的工作状态,提高电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312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26178.3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浙江华检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T3/4038 , G06T5/70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扫描的绝缘子外形的三维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点云从不同角度扫描绝缘子整体外形,扫描完成生成点云数据;步骤2,通过聚类算法将点云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簇,排除不属于任何簇的点,完成点云数据去噪过程;步骤3,将从不同角度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融合,形成完整的点云模型;步骤4,使用建模软件对点云模型进行实体建模,获取绝缘子的单体化三维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31661.X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螺旋线倍压器,包括外侧金属膜、内侧金属膜、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呈螺旋状双线卷绕结构,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之间设有第一绝缘膜,内侧金属膜和外侧金属膜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膜,所述的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呈螺旋状双线卷绕构成N匝卷绕,任意相邻两匝的中心位置在轴线方向至少相差设定的偏移距离。本发明对螺旋线卷绕结构进行优化,增加了绝缘距离,提升了沿面绝缘效果,无需增减各部件,卷绕加工难度相比常规方案基本没有提升。同时本方案具有拓展性,卷绕结构的偏移距离和偏移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发挥卷绕结构的最佳绝缘效果,降低闪络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