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268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032432.X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河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的消能减震结构,包括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和栈桥,所述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上下楼层之间通过立柱来对相邻横梁之间的节点处连接,并在楼层间设置所述消能减震结构;所述消能减震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屈曲约束支撑;在所述节点处设置预埋件,且上下楼层间的所述预埋件呈横向错开布置,以此使所述预埋件形成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相配合的承载部分。本发明通过对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可使消能减震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加码头的侧向刚度,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码头在强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从而提升码头的抗震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632102.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自复位耗能码头,包括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以及将所述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与外部道路相连接的栈桥;所述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上下楼层之间通过立柱来对相邻横梁之间的节点处连接;所述架空直立式框架结构的中间部分设置自复位耗能摇摆结构体系,所述自复位耗能摇摆结构体系包括对多楼层之间分层连接的摇摆柱和自复位耗能支撑;所述摇摆柱竖立设置于上下楼层相邻所述横梁之间的所述节点处,所述摇摆柱两端设置释能减震部;所述摇摆柱两端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本发明通过自复位耗能摇摆结构体系克服了现有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抗震韧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632108.3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码头栈桥的减隔震接岸结构,包括简支梁以及靠岸坡处的桥台,所述简支梁靠岸部分通过所述桥台与所述岸坡形成通路;所述简支梁靠岸部分放置于所述桥台的上方,并在所述桥台顶部设置对所述简支梁隔震承载的第一隔震支座;所述桥台顶部还设置与所述岸坡路面形成连接的减震耗能层,所述减震耗能层顶部设置将所述岸坡路面与所述简支梁桥面平稳过渡的承压区;所述减震耗能层与所述简支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为抗震所提供缓冲区。本发明在地震发生时,通过在第一隔震支座与减震耗能层的配合作用下,启到缓冲、减震以及耗能的效果,防止栈桥和桥台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75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174531.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框架码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与架空斜坡道码头韧性连接结构,它包括简支板、底梁、聚脲垫层、框架柱、拨杆、转轴B、万向节、伸缩杆,其中直立式码头与斜坡码头的衔接部位的框架柱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底梁,底梁顶部具有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凹槽;当中度地震或烈度地震发生时,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和架空斜坡道码头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简支板在两端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底梁凹槽的斜面C或斜面D向上运动,自动解除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与架空斜坡道码头之间的刚性连接,保证结构安全,实现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中“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72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200670.2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码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烈度地区的内河重力式栈桥码头及其施工设备,它包括栈桥结构部分和护岸工程部分;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内河重力式栈桥码头及其施工设备。所述重力式栈桥混合结构码头结合了重力式码头和高桩码头的优点,对地震荷载、动水压力和船舶撞击荷载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连接柱将上部结构、基础底板和部分碎石护岸融为一体,提高了码头结构的抗压、抗拔、抗滑和抗倾覆能力。此外,与现有的桩基和沉箱重力式复合结构码头相比较,所述重力式栈桥混合结构码头采用基础底板和部分碎石护岸代替深厚钢筋混凝土沉箱,不仅施工简单,而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661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47836.8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高桩码头的桩头韧性减隔震结构,包括码头上部结构以及连接在所述码头上部结构与海底面间的桩身;所述桩头韧性减隔震结构设置于所述码头上部结构底部与单独所述桩身顶部之间;单独的所述桩身与所述码头上部结构之间形成形变限位空间,且所述桩身顶部设置与所述桩头韧性减隔震结构配合的桩帽;所述桩头韧性减隔震结构包括滑动支座,以及橡胶支座和消能结构;多个所述橡胶支座将所述滑动支座围设在内;所述滑动支座内部设置自复位消能部;本发明在遇到地震发生时,允许码头上部结构与桩帽之间产生有限的相对位移,以防止桩头处内力荷载过大而发生连接处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61461.6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的调谐水体消能减震结构,码头结构通过相互连接构成直立式框架的框架柱、框架梁进行固定,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框架梁之间形成框架中空区域;所述调谐水体消能减震结构设置于位于水体内的所述框架中空区域内,其包括格栅挡水板、以及与所述格栅挡水板形成连接的柱环箍扣和梁环箍扣;所述柱环箍扣可拆装式设置于所述框架柱上,所述梁环箍扣可拆装式设置于所述框架梁上。本发明充分利用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的框架梁柱和码头所拥有的天然水体,构成码头结构在地震时对地震能量的消耗以及降低码头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289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8334.4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烈度区内河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的减震伸缩缝结构,包括填充设置在相邻悬臂梁之间伸缩缝内的弹性填充料,通过所述弹性填充料可为相邻所述悬臂梁有效提供扩大式的位移形变空间;所述弹性填充料下方设置刚性的跨缝板;所述跨缝板与所述悬臂梁之间具有防破坏间隔,所述悬臂梁底部设置滑轨,而所述跨缝板上固定设置转盘,并在所述转盘的转向活动部分上安装与所述跨缝板移动配合的滑轮,以此在地震作用下形成可万向位移的防损坏状态。本发明通过使用高强度的弹性填充料作为伸缩缝的填充料,不仅可形成阻尼为码头结构提供良好的减震性能,还可大幅减小地震作用对码头结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92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56460.7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CN)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发泥石流灾害地区岸坡式码头的虹吸自清淤排导槽,由上至下分区设置为上游导流区(2)、中游导流区(4)和下游导流区(6),上游导流区(2)设置流体进口区(1),下游导流区(6)设置流体出口区(7),上游导流区(2)和中游导流区(4)之间设置上部缓冲区(3),中游导流区(4)和下游导流区(6)之间设置下部缓冲区(5),其特征在于:上部缓冲区(3)和下部缓冲区(5)的底部开设防淤虹吸池(11),防淤虹吸池(11)内设置虹吸管(12),虹吸管(12)的管身穿过防淤虹吸池(11)池壁向下游伸入中游导流区(4)或下游导流区(6)内,虹吸管(12)的第二端(19)处于中游导流区(4)或下游导流区(6)内。本发明针对现有排导槽在排导泥石流时易于淤积的技术问题,设置了防淤虹吸装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排导槽的泥石流淤积、堵塞问题,使其更持久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745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754380.2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17/18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间随机分布微观剪切结构的土石混合体状态相关边界面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S1、通过空间投影建立宏观应变‑微观应变关系;S2、建立考虑微观剪切结构空间随机分布影响的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关系;S3、建立宏观平均应力‑宏观体应变关系;S4、建立微观应力‑剪胀关系;S5、建立微观应力‑微观应变关系;S6、引入与密度和围压相关的状态参数,建立宏观和微观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S7、建立状态相关的宏观应力‑宏观应变关系。本发明的方法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实现土石混合体岩土工程的计算模拟和安全分析,不仅对土石混合体相关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岩土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