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431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172127.1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50/00 , H02J13/00 , G06F18/23213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滩涂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滩涂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监测数据;根据每个历史监测数据绘制成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历史监测数据为纵坐标的折线图,根据折线图以及历史监测数据来计算滩涂环境影响因子;通过聚类算法对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来获取至少两个类簇,多维数据包括:滩涂环境影响因子、影响数据和时间点;将当前待监测多维数据匹配到对应的类簇,获取匹配成功所对应的类簇的电力系统数据范围;判断当前待监测电力系统数据是否属于电力系统数据范围之内,若否,则当前待监测电力系统数据存在异常。采用本发明,可以监测电力系统数据是否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0402.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温度场应力场分析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风机混凝土的相关特征数据;确定相关特征数据与风机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之间的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相关特征数据与风机混凝土的最大应力之间的第二相关程度;确定风机混凝土的温度对风机混凝土的应力的影响程度;基于第一相关程度、第二相关程度和影响程度,确定风机混凝土的温度与应力的权重比例;基于权重比例,构建风机混凝土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该方法使得构建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能够更加精准的预测风机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提高了风机基础数字模型的预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9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20402.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温度场应力场分析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风机混凝土的相关特征数据;确定相关特征数据与风机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之间的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相关特征数据与风机混凝土的最大应力之间的第二相关程度;确定风机混凝土的温度对风机混凝土的应力的影响程度;基于第一相关程度、第二相关程度和影响程度,确定风机混凝土的温度与应力的权重比例;基于权重比例,构建风机混凝土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该方法使得构建的风机基础数字模型能够更加精准的预测风机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提高了风机基础数字模型的预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943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72127.1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50/00 , H02J13/00 , G06F18/23213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滩涂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滩涂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监测数据;根据每个历史监测数据绘制成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历史监测数据为纵坐标的折线图,根据折线图以及历史监测数据来计算滩涂环境影响因子;通过聚类算法对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来获取至少两个类簇,多维数据包括:滩涂环境影响因子、影响数据和时间点;将当前待监测多维数据匹配到对应的类簇,获取匹配成功所对应的类簇的电力系统数据范围;判断当前待监测电力系统数据是否属于电力系统数据范围之内,若否,则当前待监测电力系统数据存在异常。采用本发明,可以监测电力系统数据是否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859031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40288.2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塔筒拼缝施工方法,在混凝土塔筒内模板和外模板中间处设置两道侧模,将U型钢筋分别插入两片并列的侧模板中,在两片并列的侧模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的侧模,侧模板和外模板及侧模板和内模板之间形成槽壁模腔,形成的槽壁用于两个半圆环混凝土塔筒对接;U型钢筋的U形底部形成“O”型钢筋环,两片半圆环混凝土塔筒在现场拼装,用钢筋从各个“O”型钢筋环中穿过并与“O”型钢筋环固定,灌注浆料,拼装成一个完成的圆环。本发明不仅使混凝土塔筒分片预制,现场拼缝,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而且预制塔筒块标准统一,拼接强度高,能有效控制混塔外观质量,能较好地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制造和装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3329702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061018.X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D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脊走道结构及工形底座,包括屋脊钢结构骨架,屋脊钢结构骨架上固定工型底座,工型底座包括两个安装底脚,安装底脚上方连接走道板横梁,走道板横梁上方设有屋脊走道板,所述屋脊钢结构骨架包括设置在屋顶两侧的第一屋脊钢结构斜梁,第一屋脊钢结构斜梁之间连接有檩条;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光伏组件前,能够先行在现场完成拼接安装,避免踩踏光伏组件,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0002436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22170507.8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7/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基础内预埋喇叭口承压受力补强结构,包括钢垫板,钢垫板上表面靠风机基础中心一侧用钢结构与钢垫板焊接作为支撑,使钢垫板向里倾斜一定角度,用来保证与风机基础预留预应力孔道以及预埋喇叭口孔道同心,钢垫板上表面与风机基础预留预应力孔道底端预埋喇叭口底部四周混凝土由此形成的空隙通过环氧砂浆填充粘接;预应力锚索从混凝土塔筒与风机基础的预留预应力孔道以及预埋喇叭口孔道自由穿过所述钢垫板的开孔,并通过预应力锚索用的锚具将锚索与钢垫板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可靠有效地对风机基础内预埋喇叭口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的承压受力进行补强,提高了混合塔架预应力锚索张拉与封锚质量,具有广阔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8996875U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21584826.7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塔筒的调平装置,包括架设于塔筒本体内且与塔筒本体相匹配的激光扫平仪、沿塔筒本体下口周边缘设置并与激光扫平仪配合的接收器以及安装于塔筒本体下方的千斤顶;塔筒本体包括左半塔筒组块以及右半塔筒组块,每个塔筒组块内壁上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3个接收器且接收器通过固定于塔筒本体上的预埋件支承;千斤顶与接收器一一对应,并包括水平和竖直两个调整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精度高,排除了人为误差。同时,在调整完塔筒的水平度后,还能够调整其直径,最终整个操作时长最多只要2小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塔筒调平的质量和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213627860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1839924.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支撑装置的风力发电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支撑装置的风力发电塔,以增加载板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内支撑装置的风力发电塔,具有混凝土基座和设置于混凝土基座上的风力发电塔塔筒,其特征在于:在风力发电塔塔筒内设有内支撑装置,该内支撑装置下端连接塔筒下方的混凝土基座,内支撑装置上端连接塔筒顶部的载板,以载板施加下拉力。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2769555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0747043.7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镂空屋顶光伏组件吊装的装置,包括人字型斜撑,其底部与两块所述木跳板连接,木跳板充当其底座并作为施工人员操作平台,所述木跳板的靠近两端处连接有挂钩,两端的挂钩之间的间距和镂空屋顶相邻两条平行的檩条的间距匹配而形成限位配合,使得所述底座在左右方向上被限位,并能以所述挂钩与檩条形成的配合为导向结构而被推动滑行调整位置;所述钢管中间悬挂所述定滑轮。使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提高光伏组件吊装效率,节约机械费投入,大量节省吊装时间,致使组件安装、电气施工等工序的衔接及施工进度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减少人员在屋面上的运货距离,降低安全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实现工具化形式,能够重复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