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盾构隧道管片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12319.X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形盾构隧道管片及拼装方法,所述管片包括沿隧道环向的环向平板和沿隧道轴线伸出的后翼板,所述后翼板位于环向平板底部,所述后翼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插入角,所述环向平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插入角的角度对应的斜角,所述后翼板的插入角与环向平板的斜角相互契合。将多个L形盾构隧道管片通过左右交错拼装成环,再通过纵向插入的方式拼装成完整盾构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L形盾构隧道管片为环向、纵向错缝拼装,避免了环、纵缝连通,提升了隧道结构的抗错台能力与防水能力;管片拼装实现了管片规格的统一化,减少管片制作成本,简化拼装流程。

    一种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016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28727.4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包括:根据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发生机制,建立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力学模型;根据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破坏力学模型以及岩体软弱层本构关系,获得张裂滑移型岩爆滑移岩体与软弱层所构成系统的势函数与平衡曲面计算式;采用折叠突变模型分析张裂滑移型岩爆问题的系统稳定性;基于折叠突变理论原理,对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进行判定。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折叠突变理论的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岩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研究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81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02625.9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研究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模型主体单元,所述模型主体单元包括模型箱、盾尾模型、盾构隧道模型和滑动组件,所述盾构隧道模型、滑动组件和盾尾模型从下至上依次放置在所述模型箱底部,所述模型箱正前方开有供所述盾尾模型抽出的窗口,所述盾尾模型上开有注浆孔,所述盾构隧道模型上开有注浆连通孔;注浆装置,所述注浆装置通过所述注浆连通孔向所述盾尾模型抽拉产生的空间注浆;抽拉装置,与所述盾尾模型相连,用于将其从所述模型箱中抽出;数据量测装置,包括砂浆应力传感器、土压计、孔隙水压力计和位移计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量测、记录同步注浆过程中各类试验数据的变化情况。

    一种扩张装置及基于山岭隧道破碎围岩的可扩张式钢拱架

    公开(公告)号:CN115749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2956.X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扩张装置及基于山岭隧道破碎围岩的可扩张式钢拱架,所述扩张装置包括:下基台;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基台上;内六角形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板上;圆形齿轮,固定在所述内六角形轴承的内圈上;上基台;上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基台上;凸形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上固定板上,且与所述圆形齿轮相啮合;锁止机构,与所述圆形齿轮相配合,用于锁住所述圆形齿轮的转动。所述基于山岭隧道破碎围岩的可扩张式钢拱架包括:钢拱架,包括三段钢拱子架;两个上述的扩张装置,两个扩张装置分别在相邻两段所述钢拱子架之间。通过旋转圆形齿轮带动凸形齿轮,实现钢拱架可升缩的功能,充分发挥钢拱架的作用。

    一种伸缩装置及环向可伸缩隧道钢拱架

    公开(公告)号:CN115680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52967.4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伸缩装置及环向可伸缩隧道钢拱架,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U形连接件,其两侧开有若干组沿调节方向布置的调节槽;第二U形连接件,其两侧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U形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一U形连接件中,且两者的U形开口相对布置,形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一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连接件和第二U形连接件相抵接,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弹性插销,两端穿过两侧的第一通孔后插入其中一组所述调节槽中;初始固定插销,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U形连接件和第二U形连接件。所述环向可伸缩隧道钢拱架包括:上拱架、两个下拱架和两个上述的伸缩装置,所述上拱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伸缩装置与两个下拱架相连。

    适用于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流联动的智能注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48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50562.5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流联动的智能注浆装置及方法,包括:注浆泵,所述注浆泵包括活塞和活塞驱动装置,浆液从下料通道的入口进入,下料通道的出口与缸腔的入口相连通,在下料通道的截面处设置进浆单向阀,缸腔的出口与排浆通道的入口相连通,在排浆通道的截面处设置排浆单向阀,活塞滑动设置在缸腔内,活塞通过活塞驱动装置驱动,排浆通道的出口与注浆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注浆管道的出口伸入注浆区域,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注浆区域的压力信号,电磁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注浆管道的出口的流量信号,智能调控终端接收压力信号和流量信号,压力信号用于反馈控制活塞驱动装置。

    一种自带排土卸压功能的应力平衡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6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5845.9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带排土卸压功能的应力平衡桩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提拉杆上每一个卸压单元对应位置安装提拉卡位杆;下水管和塑料套管对应位置布设卸压单元;在隧道一侧呈一字型排列下沉数个塑料套管,浇筑应力平衡桩;将提拉杆垂直插入顶部预留的下水管中;下水管和出水管端头连入水循环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隧道另一侧设置应力平衡桩结构,能够通过人为控制卸压单元的工作对隧道另一侧土体进行排土卸荷,从而用于抵消基坑开挖产生卸荷效应,导致既有隧道受到偏向于基坑一侧的附加应力及局部变形的影响,平衡隧道在竖向及水平向的附加应力,控制隧道变形。

    堆载作用下隧道竖井结构受力的室内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542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9352.4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载作用下隧道竖井结构受力的室内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模型主体单元,模型主体单元包括模型箱和隧道竖井模型,隧道竖井模型布置于模型箱中;土体,填在模型箱内将隧道竖井模型埋没;堆叠加载装置,包括加载块、加载板,加载板可位于隧道竖井模型上方的土体的上表面的不同位置,一个或多个加载块堆叠放置在加载板上;数据量测系统,包括用于测量隧道竖井模型绝对位移的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土体地表沉降的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隧道竖井模型发生应变的应变片、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分别连接应变片、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接收应变片采集的数据、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一种L形盾构隧道管片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1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812319.X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形盾构隧道管片及拼装方法,所述管片包括沿隧道环向的环向平板和沿隧道轴线伸出的后翼板,所述后翼板位于环向平板底部,所述后翼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插入角,所述环向平板顶部与底部的边缘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插入角的角度对应的斜角,所述后翼板的插入角与环向平板的斜角相互契合。将多个L形盾构隧道管片通过左右交错拼装成环,再通过纵向插入的方式拼装成完整盾构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L形盾构隧道管片为环向、纵向错缝拼装,避免了环、纵缝连通,提升了隧道结构的抗错台能力与防水能力;管片拼装实现了管片规格的统一化,减少管片制作成本,简化拼装流程。

    一种适用于双液注浆的注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28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4504.7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液注浆的注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容器和第二浆液容器,浆液容器包括存储箱和伸入存储箱的搅拌器,存储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孔;第一活塞式注浆泵和第二活塞式注浆泵,活塞式注浆泵的入口与出料孔相连通;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输出端驱动所述活塞式注浆泵进行作业;及注浆管道,所述注浆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活塞式注浆泵的出口相连通,注浆管道上设置有一用于输出第一浆液和第二浆液的混合浆液的浆液出口。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活塞式注浆泵注浆前提前混合双液浆的问题,利用活塞式注浆泵注浆效率和注浆流量改变双液浆的混合比例,满足双液浆凝结时间快的特点和注浆工程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