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49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39413.7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1/78 , C02F1/72 , B01D53/3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同步处理石化废水与废气的方法,石化废水与废气经收集、运输及前期常规预处理后,石化废水与废气、空气同时从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发生以下反应过程:在电流的作用下,石化废水与废气的主要污染物硫化氢等硫化物将被电解生成硫代硫酸盐;在阳极处水经电解生成臭氧,在阴极处氧气经电解生成过氧化氢;硫代硫酸盐及过氧化氢作为臭氧氧化的促进剂使臭氧快速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将与有机污染物结合实现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最终处理后的出水从上方排出,实现了石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与废气中硫化氢的同步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1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539413.7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1/78 , C02F1/72 , B01D53/3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同步处理石化废水与废气的方法,石化废水与废气经收集、运输及前期常规预处理后,石化废水与废气、空气同时从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发生以下反应过程:在电流的作用下,石化废水与废气的主要污染物硫化氢等硫化物将被电解生成硫代硫酸盐;在阳极处水经电解生成臭氧,在阴极处氧气经电解生成过氧化氢;硫代硫酸盐及过氧化氢作为臭氧氧化的促进剂使臭氧快速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将与有机污染物结合实现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最终处理后的出水从上方排出,实现了石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与废气中硫化氢的同步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57801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85065.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所述气体净化系统内发生以下反应过程以实现臭气的高效去除:UV光解区内紫外光产生臭氧来恒温氧化臭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区内恶臭物质被附有营养物质的循环水和降解填料层表面的微生物所吸附、降解;生物氧化区内液相污染成分被栖息在氧化填料层上的微生物细胞膜吸收并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臭气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经多区域依次恒温氧化降解后,臭气中的多组分有害物质净化效果明显,恒温处理可抵御北方地区冬季天气的影响,结构紧凑且占地面积小,多组分臭气的处理效率可达95%~99%,不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5450.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3/00 , C02F101/2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及一种原位提高菌群电子传递效率的方法,适用于三维电催化生物膜体系进行的废水处理。首先通过构建三维电催化生物膜体系培养具有降解目标污染物能力的电活性微生物膜,接着周期性调控电场强度选择性富集电活性微生物膜,最后按一定流量比例通入低浓度金属离子废水并控制电流密度,使主电极与粒子电极上的微生物内部或表面原位合成纳米颗粒。生物矿化合成纳米颗粒与细胞膜、周质空间中紧密结合,连接“闲置”和“死”电子导管,提高生物与电子受体间、生物与非生物界面间的电子传递效率,改善电子传递过程,进而提高三维电催化生物膜体系的电流利用效率,降低处理能耗并可使其高效降解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58243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84948.5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电催化原位吸附净水方法,其处理过程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电催化原位吸附净水方法,将废水和空气同时通入反应器,进入原位吸附催化反应区,然后向反应器中添加颗粒电极,通过连接直流电源的电极板对废水施加电压,形成1~20mA/cm2的电流,原位吸附催化反应区内的废水与空气将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最终实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发明通过电催化氧化技术与吸附技术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污染物的传质,提高了电催化效率,在催化氧化有机物、去除嗅味的同时实现吸附剂的原位吸附和再生,实现了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具有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带来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小,可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水质标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85201.X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469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纳米颗粒/生物炭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物矿化合成纳米颗粒,然后将微生物与纳米颗粒的混合物离心后收集并处理,将处理后的混合物修饰于电极表面,最后将纳米颗粒与生物炭均匀覆盖的电极进行煅烧,获得纳米颗粒与生物炭复合材料修饰的新型电极,充分发挥纳米材料与生物炭的优势,电催化性能及吸附性能大大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5459.X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3/0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自修复三维电生物耦合净水方法及其系统,首先制备含有纳米颗粒前驱物的缓释型粒子电极,然后采用生物矿化方法在微生物细胞内或细胞表面封装导电纳米颗粒,合成强亲电性微生物菌群,再以制备的缓释型粒子电极为载体构建三维电生物耦合系统,并将合成的强亲电性微生物菌群引入系统,通过逐渐增大电流密度的方法驯化得到强亲电性微生物菌群生物膜,缓释型粒子电极能为强亲电菌群提供生物矿化所需的纳米颗粒前驱物,进而实现强亲电微生物菌群动态/自修复运行,系统电流效率调高了80%~90%,新兴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40%,本方法和系统在同步高效降解废水中目标污染物的同时,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6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85481.4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矿化纳米颗粒复合生物炭修饰电极及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活性污泥、生物膜或纯菌菌株中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物矿化合成纳米颗粒,然后将微生物与纳米颗粒的混合物离心后收集并处理,将处理后的混合物热解获得纳米颗粒和生物炭的混合物,最后将纳米颗粒和生物炭的混合物修饰于电极表面,并进行煅烧,以充分发挥纳米材料与生物炭的优势,获得电催化性能及吸附性能大大增强的新型电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