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0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01391.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淮安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智能浇灌结构,在边坡顶部设置控制器与太阳能发电光板,边坡的坡面上设有若干个竖向混凝土骨架,竖向混凝土骨架之间设有若干个斜向混凝土骨架;竖向混凝土骨架通过若干个锚杆进行固定,竖向混凝土骨架与斜向混凝土骨架形成的框格中心安装有土壤水势传感器,土壤水势传感器顶部设有灌溉喷头,所有灌溉喷头通过导水管与边坡底部的蓄水池连通。同时公开了该浇灌结构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生态护坡结构能够用于各种土质或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和智能养护,能够增强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土壤水势传感器实时监测护坡植被的生长环境,根据土壤墒情控制灌溉喷头进行靶向植被灌溉,增强了生态护坡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64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4800.0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E02D3/10 , E03F3/04 , E03F5/14 , B01D36/02 , B01D35/02 , B32B1/08 , B32B27/06 , B32B33/00 , B32B5/02 , B32B9/04 , B32B13/04 , B32B13/14 , B32B5/16 , B32B27/34 , B32B27/02 , B32B15/02 , B32B15/18 , B32B15/16 , B32B2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淤堵复合排渗管、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该排渗管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花管、架空层、织物过滤层和粒状滤料层。制备时,将包裹架空层和织物过滤层的管件放入施工套管Ⅰ内,向施工套管Ⅰ和织物过滤层的间隙中填筑粒状滤料;然后向粒状滤料中加入水溶性胶将其和织物过滤层固结在一起,固结完成后打开施工套管Ⅰ,取出制作好的复合排渗管。在使用时,向岩土体中钻入施工套管Ⅱ,将复合排渗管分段压入施工套管Ⅱ内部,不同段之间通过端部连接,最后拔出施工套管Ⅱ,施工完成,水溶性胶遇水溶解,复合排渗管开始工作。本发明通过将土工织物过滤层和粒状滤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增强排渗管的抗淤堵能力,延长排渗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747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1019948.7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体充气阻渗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充气设备、渗流设备和计量设备,主体结构内具有用于存放土样的主体空间,包括透明的顶板、底板和圆筒,顶板和底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圆筒的两端,顶板上具有透气不透水孔和出气孔;在圆筒侧壁上从上到下按间隔地布设有凸出孔;充气设备用于用于对土样充气;渗流设备用于模拟不同水头下土样的稳定渗流工况;计量设备用于采集和处理试验数据,包括安置在上方凸出孔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置在下方凸出孔的孔隙气压力传感器、称量装置及采集装置。本发明具有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工程适应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98156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545816.0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堤坝防渗膜埋设深度的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探杆,所述的探杆通过固定装置插入防渗膜一侧的钻孔中,探杆底部设有测量电极和电阻率测量仪,所述的测量电极和电阻率测量仪通过探杆中的一号导线与控制显示器连接,所述的固定装置安装在防渗膜一侧的孔口处,将探杆通过固定装置分节缓慢插入防渗膜一侧的钻孔中,并观察控制显示器上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当电流密度出现峰值后,读取电流密度峰值对应的探杆杆身的刻度值,即为防渗膜的埋设深度。本发明利用对堤防土体通电后,防渗膜底部位置处的电流密度会出现峰值的这一特性进行探测,测量结果精确度高,且本装置在堤防上钻孔孔径较小,对堤防本身的损害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794882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974229.9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大面积渗漏检测的土工膜,包括由多个单幅土工膜无缝拼接而成;所述单幅土工膜的上下表面对应位置预设多个电极,对应两个电极组成一对,所述每个电极对应连接一根导线,所述每根导线相互绝缘,并附着在单幅土工膜表面,其中,每幅单幅土工膜上的导线通过电路支线连接至电路总线,每幅单幅土工膜对应一条电路支线,所述电路总线的终端连接仪表盘和外部电源;还公开了该土工膜的渗漏检测方法。本发明在渗漏检测时无需一直开启检测设备,有效节约能源,且检测设备与土工膜一体,操作时只需旋转换挡旋钮即可调节所测位置,操作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338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83809.2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监测装置,包括渗流圆筒、设置在渗流圆筒中的移动杆、控制分析预警系统、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移动杆贯穿在渗流圆筒中且在渗流圆筒内沿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沿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两侧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由控制分析预警系统控制并进行通讯。本发明渗流监测装置通过将渗流圆筒放置在需要监测渗流的位置处,控制分析预警系统驱动移动杆在渗流圆筒内往复运动,移动杆上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控制分析预警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并能精确确定渗流发生位置进行预警,并可通过在移动杆上布置更多的温度传感器用以提高监测精度;后期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装置可重复利用,价格不高,易于工程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910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40433.3
申请日:2016-04-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6 , G01N2001/3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类岩石试件中精确制备裂隙的模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置的岩桥底盘、岩桥架、裂隙盘和上盖盘,所述岩桥底盘上设有供岩桥架套设的圆形凹槽,所述岩桥架可在圆形凹槽内旋转,岩桥架的两端对称设有可在岩桥架内旋转的所述裂隙盘,所述裂隙盘在垂直方向设有可将预裂隙片夹紧的夹具,裂隙盘的表面带有一圈用于调节夹具与岩桥架之间角度的间隙刻度,所述上盖盘与岩桥底盘活动连接将岩桥架紧压在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的四周或上盖盘上设有一圈用于调节岩桥架与岩桥底盘之间角度的岩桥刻度。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准确调整裂隙盘和岩桥的角度,制定出所需要的带有精准裂隙定位的类岩石试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98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0360787.2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埋长引水隧洞的无线长期监测装置,包括能源模块、监测模块和传输模块;所述能源模块包括水力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能源模块为所述监测模块和所述传输模块进供电;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监测传感器,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围岩(21)的实际状态;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测模块的监测数据进行传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深埋长引水隧洞的无线长期监测装置的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水力发电机实现了长距离隧洞监测装置的持续稳定供电,通过将监测数据编译成离线二维码,并使用水下机器人拍摄识别和解码二维码中的历史监测数据,解决了长距离大埋深引水隧洞监测装置供电困难和监测数据难以传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5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542858.7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建筑物高分子防水涂层水压粘结破坏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性能测试时,通过注入系统向涂层粘结面施加水压,通过测试系统进出口的压力传感器监测材料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实现涂层在承受反向水压作用下粘结性能测试,更换测试系统进出口可直接向涂层面施加水压,实现涂层在承受正向水压作用下抗渗性能测试。本发明可直接观察涂层承受反向水压作用的粘结破坏强度与正向水压作用的抗渗强度,提出了直接采用水压作用的高分子防护涂层粘结性能测试方法,更符合高分子涂层用于水工程防水时实际粘结破坏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06062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0928493.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及渗透装置,通过测量材料的基本参数:如尺寸、重量、开孔率、渗透系数等;测量排渗管综合渗透系数;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后测量不同深度处砂土的原位干密度及对应渗透系数;测量排渗管使用之后的质量并对其内外表面的不同位置进行定性;测量排渗管使用后的综合渗透系数及过滤材料的渗透系数;测量过滤材料烘干后的质量;数据分析。该方法能够系统的对比研究不同的因素对排渗管组件排渗效果的影响;能够定性和定量研究排渗管的淤堵位置、形态和淤堵程度等,能够研究淤堵排渗管长期淤堵周期特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