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192333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258777.9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分院
Abstract: 一种防止泥沙灌入的分层沉降检测装置,包括分层沉降仪、若干个沉降管和若干个沉降磁环,若干个所述沉降管纵向拼接放置于地下的钻孔中,位于钻孔中最下面一个沉降管的底端密封,上下相邻的沉降管拼接处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套在沉降管上的沉降磁环,所述分层沉降仪的金属传感器悬挂在沉降管中,上下相邻的所述沉降管通过内套管和外套管连接,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沉降管的内表面,外套管设置在沉降管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套管和外套管同时连接上下相邻的沉降管,使得连接更加稳定,操作更加迅速便捷,防漏橡胶圈的设置,阻值了泥沙通过缝隙渗入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206192499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265276.3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分院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抗冲击的爆破振动监测仪器保护箱,包括箱盖、底部开口的保护箱本体,所述保护箱本体上端设有可打开的箱盖,保护箱本体内设有带有凹槽的基座,所述保护箱本体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板、中间板、第一弹性层、弹簧、第二弹性层、外侧板,本结构解决了爆破过程中飞石造成的破坏、爆破振动时监测仪器的数据终端设备容易被水侵入以及防止振动效应使数据终端设备跌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12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811444435.X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河海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利用蓄热热泵群的电热微网联络线功率平抑方法及装置,首先确定当前联络线功率控制目标,预分配平抑任务至热泵群;热泵群启停控制层制定热泵群启停方案,根据平抑任务确定热泵群启停状态与热泵群启停平抑分量,由联络线波动功率与热泵群启停平抑分量得到剩余波动功率,热泵群功率调节层据此针对蓄电池出力优化目标,平抑部分中低频分量,输出热泵群平抑分量;蓄电池同时承担剩余波动功率的平抑任务,输出蓄电池平抑分量,完成控制周期内波动功率平抑。本发明充分考虑热泵与配套蓄热水箱,进行集群控制,配合蓄电池平抑微网联络线功率波动,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并充分考虑到热泵功率调节特性,辅助蓄电池减少充放电转换次数,减低微网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59572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711497942.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K9/6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泥沙水下休止角的河床调整方法,具有分阶段调整河床的特点,即将某点的河床调整过程依据其类别分成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河床的调整,且一阶段只针对相邻的一至二个节点,各个阶段的河床调整均满足土体质量守恒,即具有守恒性,且在单一阶段内,各个调整具有同时性,守恒性和同时性使得整个河床的调整过程更符合物理实际,综合考虑了相邻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河床土体质量守恒等因素,使得调整过程具有良好的物理仿真性,调整结果更符合物理规律,也有利于提高河床演变模拟的效率。虽然本发明只给出单节点即其临近点的调整方式,但其易于扩展应用至所有空间网格节点,可以与结构化网格的水力学计算程序较好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33637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63870.2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网监控告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监控告警信息的对象化映射,实现对海量监控告警信息的属性化和规范化表达;基于规范后的监控告警信息对象,构建监控告警事件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定义初步的监控告警事件规则;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挖掘对定义的监控告警事件规则进行循环自学习、校核,更新形成优化后的监控告警事件规则;根据监控告警事件规则,将监控告警信息归并成监控告警事件,并推送至调控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告警事件的显示、处置和闭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监控告警信息的事件化处理,提高监控业务的处置效率和规范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347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63871.7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监控告警事件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监控的告警信息;根据告警信息初步识别告警事件,形成初步识别数据;对告警信息和初步识别数据预处理,形成训练样本集;训练样本集包括多个定义的事件;采用训练样本集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形成电网监控告警事件识别模型;采用电网监控告警事件识别模型识别监控告警事件。提高了电网监控告警信息识别为告警事件的效率和准确度,有效地减轻了电网监控业务人员的监屏能力,提高了业务人员日常监视和事故异常处置的工作效率,使得电网监控告警信息平台更好的适应电网的设备故障告警信息的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的发展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14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47144.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计及电转气耦合的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线性模型及系统,针对电-气互联系统,考虑电转气技术和燃气轮机的双向耦合,研究其机组组合问题,本发明以全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多种安全约束,建立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线性模型。经过仿真计算现有非线性模型与本发明线性化模型并比较其求解效率,同时分析了计及电转气和不计及电转气两种场景下系统运行成本和运行状态,结果表明本发明线性模型提高了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求解效率,电转气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电-气混联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5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08830.6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互动调度的分布式电源可接纳功率评估方法,可接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最大输出功率是规划和调度配电网中DG的重要准则。针对DG接入后可能引起节点电压越限或支路潮流过载,基于线性化节点功率方程,采用电压灵敏度分析及电流灵敏度分析计算考虑静态安全约束下各个节点的DG最大可接纳功率,无需重复计算潮流,可大大减少计算量。采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同时仿真分析了采用DSTATCOM提高分布式电源最大可接纳功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13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088953.3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力—电力渗透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装置包括渗透容器、直流电源、测量管、供水系统及紧固框架。渗透容器包括容器体、电极网和透水石。测量管包括测量管A和测量管B,测量管A通过相应的柔性连接管与排水管连接,测量管B通过相应的柔性连接管与进水管连接。容器体采用绝缘材料,容器体上盖设有阴极导线管和排水管。其测量方法是充分利用电渗流产生的反向水力梯度,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没有消除水力渗透系数影响的缺点。可依次测出饱和软黏土的水力渗透系数和电渗透系数。且装置操作容易、准确性高,成本低。提高了电渗透系数的准确性,为电渗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141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811647144.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367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计及电转气耦合的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线性模型及系统,针对电‑气互联系统,考虑电转气技术和燃气轮机的双向耦合,研究其机组组合问题,本发明以全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多种安全约束,建立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得到线性模型。经过仿真计算现有非线性模型与本发明线性化模型并比较其求解效率,同时分析了计及电转气和不计及电转气两种场景下系统运行成本和运行状态,结果表明本发明线性模型提高了电‑气互联系统机组组合求解效率,电转气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电‑气混联系统的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