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牵引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6968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450841.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牵引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安装连板并固定主动齿轮,连板和主动齿轮之间存在摩擦力,缓冲齿轮转动安装在连板上,主动齿轮与缓冲齿轮啮合,支撑轴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支撑轴固定从动齿轮和绕线轮,导杆固定在底座上,导杆滑动安装支撑板,支撑板转动安装导向轮一,导杆上端固定上固定板,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簧,支撑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支撑板上端转动安装导向轮二,所述的牵拉绳另一端从绕线轮绕过导向轮一后,从导向轮二绕出,实现牵引治疗时,缓冲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而不治疗时,则缓冲齿轮与从动齿轮脱开,方便医护人员牵拉牵引绳,通过压缩弹簧弹性变形,提供柔性牵引。

    一种柔性牵引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69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50841.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牵引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安装连板并固定主动齿轮,连板和主动齿轮之间存在摩擦力,缓冲齿轮转动安装在连板上,主动齿轮与缓冲齿轮啮合,支撑轴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支撑轴固定从动齿轮和绕线轮,导杆固定在底座上,导杆滑动安装支撑板,支撑板转动安装导向轮一,导杆上端固定上固定板,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簧,支撑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支撑板上端转动安装导向轮二,所述的牵拉绳另一端从绕线轮绕过导向轮一后,从导向轮二绕出,实现牵引治疗时,缓冲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而不治疗时,则缓冲齿轮与从动齿轮脱开,方便医护人员牵拉牵引绳,通过压缩弹簧弹性变形,提供柔性牵引。

    一种中医正骨按摩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31119U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22830619.2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正骨按摩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平表面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对的另外一端通过传送带连接有从动装置,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中间的传送带端部固定按摩机构,按摩机构滑动设置在平台表面的导轨上,靠近驱动装置一端的传送带上内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和从动装置中间连接有导轨,驱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的端部分别安装有检测元件一、检测元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按摩等外力作用使人体的恢复正常的关节或肌肉体位,防止继续变形,减少变形引起的疼痛和并发症。

    一种中医艾灸设备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71577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22287016.8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一种中医艾灸设备,医疗器械领域,所述中医艾灸设备上方为艾疗装置、下方为机架,其间连接有升降机构,艾疗装置包括艾灸疗舱,艾灸疗舱内设置有多个网状杯,其下方设置有加热棒,机架内设置有排气风机,艾灸疗舱与排气风机间设置有排气管,艾疗装置与升降机构之间利用连接凹凸套耦接,升降机构滑动设置在下方机架上,其间设置有电动推杆,升降机构上方还安装有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悬灸,使用的悬灸,调节高度,其热量和红外作用人体需要治疗部位,同时可防止烟气污染环境,影响相关人员的正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治疗环境。

    一种站立式振动仪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45177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0404043.5

    申请日:2017-04-18

    Inventor: 黄素娟 朱晓兵

    Abstract: 一种站立式振动仪涉及一种医疗康复训练器材。本装置由振动装置、站立架、打印机台面板、扶手、显示器台面和脚轮组成,其振动装置设在L型站立架的水平底部,站立架的垂直部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打印机台面板、扶手和显示器台面,一对脚轮安装在站立架的拐角处;上述振动装置的振动台面固定在电磁式驱动器上,振动台面和电磁式驱动器通过弹性支撑系统和导轨连接在振动装置外壳的内部。本站立式振动仪利用超声振动原理,在高频和低频宽中调整频率和强度,激活人体细胞,通过全身、或者局部振动,对脑中风后遗症、下肢损伤、脑卒中、偏瘫、脑瘫、小儿麻痹等患者进行恢复性站立训练以实现患者的康复。

    一种多功能局部灸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439979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23529198.1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局部灸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多功能局部灸疗装置呈马鞍状结构箱体,箱体内部灸疗侧设置有灸疗口,灸疗口上依次交替设置有多个光疗舱和灸疗舱,光疗舱内设置有红外线灯棒,灸疗舱内设置有灸草、灸叶的灸条或灸饼,灸疗口侧多个灸疗舱上设置有防护罩,灸疗口侧多个光疗舱上设置有透光板,外壳的外周设置有进气孔,混合灸疗罩上配备有主控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保护灸疗环境,特别是通过多种灸疗方法同时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一种上肢关节训练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286430U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20670966.6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肢关节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装置、固定悬臂管,固定悬臂管固定伸缩臂,并且伸缩臂在固定悬臂管上的固定位置可调整,伸缩臂固定支撑臂,且支撑臂与伸缩臂之间的夹角大小可调整,且支撑臂右端固定上肢训练装置,上肢训练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电机减速机固定在支撑臂上,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的前后端分别固定一个摇臂杆,两个摇臂杆沿着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圆周方向180度布置,每个摇臂杆固定一个手柄,并且通过电动推杆调整伸缩臂的外伸长度,实现上肢训练装置调整到患者卧位的胸前;通过调整伸缩臂固定位置来调整伸缩臂外伸长度,并调节转动臂与伸缩臂转动角度,适应患者卧位时,调整上肢训练装置到舒适的位置进行训练。

    一种手持式叩击排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630097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270092.X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一种手持式叩击排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装置为锤状结构包括锤体和把柄,锤体为中空状壳体,其中锤状周边设置有电机,电机旋转轴与中空的壳体轴心垂直,电机旋转轴上设置有偏心轮,偏心轮的偏心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另外一端连接有滑动套一端,滑动套沿轴向滑动在壳体内,滑动套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叩击头,利用本装置在病人身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会进行周期性叩击力,促使呼吸道粘膜表面粘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帮助液化的粘液按照选择方向排出体外,从而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现象。

    一种带有电刺激功能的下肢关节训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090036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1945890.X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带有电刺激功能的下肢关节训练装置,包括机架、电动马达,所述的机架包括底架,底架固定弯臂架的下端,弯臂架上端固定上支架,上支架固定有扶手和触摸屏,所述的机架上固定电动马达,电动马达通过带传动连接从动轮,从动轮内孔固定转轴,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转轴左侧、右侧分别安装左踏板组件、右踏板组件,所述的右脚踏板组件包括右踏板,右踏板转动安装在右摇臂的一端,右摇臂的另一端固定转轴的右端,所述的上支架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极片,所述的电动马达、触摸屏、电极片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连接。患者在运动被动训练发生痉挛时,电极片作用产生电刺激,使得肌肉放松。使患者感觉更安全、有效和舒适的康复训练。

    一种上肢运动训练设备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165579U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21242047.5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肢运动训练设备,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包括底架,底架边缘处固定有地脚垫,底架上且位于后侧地脚垫的后侧转动安装两个滚轮,地脚垫下端面位于滚轮边缘的下侧,调节杆插入到底部固定架上部内孔中,调节杆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底部固定架上安装有手柄顶丝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前部与调节杆转动连接,且设置有驱动装置转动位置调整后的固定结构,驱动装置的后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左上肢装置、右上肢装置,通过使上肢运动训练设备上侧向后倾斜,滚轮着地支撑,易于移动,通过调节杆插入到固定架的位置,调节上肢运动训练设备的高度,适应不同患者康复训练的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