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408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1174887.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 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回油浮子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外壳,以及设置在本体外壳顶部的端盖,所述的分离器本体外壳内设置有与空调机组蒸发器连接的气液分离系统,以及与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的多通道回油系统。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采用高低位置不同的多个回油管回油,解决了现有气液分离器因回油孔位置固定,在空调负荷变化时无法根据油位变化调整回油的缺点,有效的保证了回油效果。2.本发明在气液分离器进口处设置气液分离筒,强化了气液分离的效果。3.回油管具有节流效果,使回油中所含液态制冷剂气化,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同时可以对回气进行冷却,减少有害过热,减少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21083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74975.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 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射回油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顶部的端盖,气液分离器本体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系统,以及与气液分离系统连接的引射回油系统,引射回油系统连接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上部侧壁上的回气管,所述的回气管一端位于气液分离器本体内,另一端连接压缩机进气口。本专利申请可以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采用高低位置不同的多个回油毛细管回油,解决了现有气液分离器因回油孔位置固定,在空调负荷变化时无法根据油位变化调整回油的缺点,有效的保证了回油效果;本专利利用引射原理,使回油中所含液态制冷剂气化,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同时可以对回气进行冷却,减少有害过热,减少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14084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74887.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 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06 , F25B31/004 , F25B250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回油浮子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外壳,以及设置在本体外壳顶部的端盖,所述的分离器本体外壳内设置有与空调机组蒸发器连接的气液分离系统,以及与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的多通道回油系统。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采用高低位置不同的多个回油管回油,解决了现有气液分离器因回油孔位置固定,在空调负荷变化时无法根据油位变化调整回油的缺点,有效的保证了回油效果。2.本发明在气液分离器进口处设置气液分离筒,强化了气液分离的效果。3.回油管具有节流效果,使回油中所含液态制冷剂气化,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同时可以对回气进行冷却,减少有害过热,减少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17028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491069.1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建筑用颗粒状复合相变材料的装置,通过磁体的特性带动进液罐翻转,进液罐内的液体通过进液柱流进反应罐内部,盐酸等液体的注入更为方便,不需要使用者爬动至高处后再将液体倒入反应罐内,从而避免了爬动至高处所产生的安全隐患,进液罐移动至进液柱处后自动翻转,液体注入自动化,对反应罐内搅拌物的PH调节更为快捷,磁体的维修简单方便,通过液体浮力带动浮垫的方式,将入液孔自动打开关闭,不需要使用者手动对进液罐的罐口进行打开和封闭,避免盐酸等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与使用者接触,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且可以减少对保护手套等工具的消耗,减少经济上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026310.X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IPC: F25B4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回油式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气液分离器上端盖和气液分离器下端盖,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上端盖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本体内设置有浮球回油系统以及与浮球回油系统连接的导向排气管组;所述的导向排气管组通过设置并延伸至在气液分离器本体管壁的外第二导向排气管的排气端与压缩机回气管连接。本发明能够适应空调机组运行工况变化,保证及时回油,避免压缩机湿压缩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16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1478777.3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IPC: C22C38/60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44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3/04 , C21D1/18 , C21D6/00 , C21D8/02 , C21D9/00 , B21B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低温韧性的含Ni合金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下述组分:C0.04%~0.10%,Si0.05%~0.30%,Mn0.80%~1.20%,P≤0.010%,S≤0.05%,Ni7.0%~8.0%,Al0.020%~0.050%,Cr0.2~0.30%,Mo0.2~0.30%,Nb0.020~0.030%,V0.04~0.06%,Ca0.002~0.005%,As≤0.012%,Sn≤0.015%,Sb≤0.003%,余量为Fe和微量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合金钢板符合低温压力容器10~50mm厚连铸型含Ni钢板的要求,具有纯净度较高、成分均匀、力学性能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1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1478778.8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特厚15NiCuMoNb564低合金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下述组分:C0.12%~0.16%,Si0.35%~0.45%,Mn1.00%~1.15%,P≤0.010%,S≤0.005%,Ni1.10%~1.20%,Cu0.60~0.70%,M00.3~0.40%,Nb0.020~0.030%,Cr0.2~0.30%,Al0.020%~0.030%,Ca0.002~0.005%,As≤0.012%,Sn≤0.015%,Sb≤0.003%,余量为Fe和微量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低合金钢板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Z向性能优良,能达到最高的Z35级别。
-
公开(公告)号:CN11017028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91069.1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建筑用颗粒状复合相变材料的装置,通过磁体的特性带动进液罐翻转,进液罐内的液体通过进液柱流进反应罐内部,盐酸等液体的注入更为方便,不需要使用者爬动至高处后再将液体倒入反应罐内,从而避免了爬动至高处所产生的安全隐患,进液罐移动至进液柱处后自动翻转,液体注入自动化,对反应罐内搅拌物的PH调节更为快捷,磁体的维修简单方便,通过液体浮力带动浮垫的方式,将入液孔自动打开关闭,不需要使用者手动对进液罐的罐口进行打开和封闭,避免盐酸等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与使用者接触,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且可以减少对保护手套等工具的消耗,减少经济上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83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26310.X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IPC: F25B4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回油式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气液分离器上端盖和气液分离器下端盖,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上端盖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本体内设置有浮球回油系统以及与浮球回油系统连接的导向排气管组;所述的导向排气管组通过设置并延伸至在气液分离器本体管壁的外第二导向排气管的排气端与压缩机回气管连接。本发明能够适应空调机组运行工况变化,保证及时回油,避免压缩机湿压缩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4787969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47791.2
申请日:2015-06-28
Applicant: 河南城建学院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段回液双向热管,包括热管壳体,与热管壳体顶部连接热管上换热器,和与热管壳体底部连接的热管下换热器,所述的热管壳体底部设置有下集液器,上部设置有上集液器,中部设置有吸液芯管道;热管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翅片集液槽,翅片集液槽与吸液芯管道之间设置有回液管;所述的下集液器和上集液器均为球面形,焊接在热管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吸液芯布置在热管中部的吸液芯管道中,液态工质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布置在热管内壁的翅片集液槽,增加了热管内的换热面积,强化了换热,气态工质在传输过程中会逐渐液化并在翅片集液槽内集聚,然后液态工质汇集到圆弧底处,由翅片集液槽回液孔通过回液管流到吸液芯管道的吸液芯中,使得整个热管多段回液,保证液态工质顺利流向蒸发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