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17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38906.X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沈阳市口腔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贵金属‑蛋黄核壳复合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Au@CeO2蛋黄‑蛋壳纳米颗粒负载富马酸二甲酯的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Au@Co3O4中间态纳米颗粒水溶液;步骤S2、制备Au@Co3O4/CeO2纳米粒子并清洗;步骤S3、制备Au@CeO2蛋黄‑蛋壳纳米颗粒;步骤S4、制备Au@CeO2蛋黄‑蛋壳纳米颗粒负载富马酸二甲酯的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同时提供了Au@CeO2蛋黄‑蛋壳纳米颗粒负载富马酸二甲酯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在牙周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纳米材料能够显著增加药物局部释放时间,改善牙周局部M1/M2型巨噬细胞平衡,提升牙周膜细胞成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5936.5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沈阳市口腔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BCT数据与三维面扫数据的坐标自动匹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CBCT数据、面部扫描数据和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固定CBCT数据,移动面部扫描数据,将CBCT数据与面部扫描数据进行坐标自动匹配拟合,得到第一拟合数据;基于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绘制龈缘线,依据龈缘线将牙齿进行分割,得到每颗牙齿的坐标;固定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移动第一拟合数据,将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与第一拟合数据进行坐标自动匹配拟合,得到第二拟合数据;基于第二拟合数据,识别头颅的骨骼分布、投影测量标志点和/或三维面部软组织标识点。本发明解决了CBCT、口扫、面扫的空间坐标精准度低的问题,且可以实现种植、正畸、活动等领域产品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25959.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沈阳市口腔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数字化正畸扩弓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和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将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中的颌骨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及牙齿与牙槽骨位置信息进行整合,得到整合数据;对获取的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和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以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坐标为基准进行拟合匹配,得到匹配拟合后的数据;对匹配拟合后的数据进行分牙识别与标记,得到分牙识别与标记的结果;根据分牙识别与标记的结果以及整合数据坐标,得到对应的扩弓方案,从而得到匹配对应的扩弓器基本型号;对扩弓器放置高度与基托面积进行微调,得到最终的正畸扩弓器。本发明可以确保扩弓器设计的准确性及空间位置中解剖结构之间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88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25936.5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沈阳市口腔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BCT数据与三维面扫数据的坐标自动匹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CBCT数据、面部扫描数据和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固定CBCT数据,移动面部扫描数据,将CBCT数据与面部扫描数据进行坐标自动匹配拟合,得到第一拟合数据;基于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绘制龈缘线,依据龈缘线将牙齿进行分割,得到每颗牙齿的坐标;固定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移动第一拟合数据,将上下颌三维口扫数据与第一拟合数据进行坐标自动匹配拟合,得到第二拟合数据;基于第二拟合数据,识别头颅的骨骼分布、投影测量标志点和/或三维面部软组织标识点。本发明解决了CBCT、口扫、面扫的空间坐标精准度低的问题,且可以实现种植、正畸、活动等领域产品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1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25959.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沈阳市口腔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数字化正畸扩弓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和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将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中的颌骨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及牙齿与牙槽骨位置信息进行整合,得到整合数据;对获取的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和口腔内颌骨的CBCT数据,以口腔表面扫描数据坐标为基准进行拟合匹配,得到匹配拟合后的数据;对匹配拟合后的数据进行分牙识别与标记,得到分牙识别与标记的结果;根据分牙识别与标记的结果以及整合数据坐标,得到对应的扩弓方案,从而得到匹配对应的扩弓器基本型号;对扩弓器放置高度与基托面积进行微调,得到最终的正畸扩弓器。本发明可以确保扩弓器设计的准确性及空间位置中解剖结构之间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87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098109.4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其化学组成通式为Ca10‑xMnx(P1‑ySiyO4)6(OH)2,0<x≤1,0.05≤y≤0.12,纳米线的长度为0.1μm~1.3μm,直径为10nm~30nm。上述纳米线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化学组成通式为Ca6‑xMnx(Si6O17)(OH)2的掺锰硬硅钙石纳米线;S2、制备化学组成通式为Ca10‑xMnx(P1‑ySiyO4)6(OH)2的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S3、将纳米线烘干,得到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本发明综合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及锰、硅元素的免疫调控及促成骨特性,调整材料的组成和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具备纳米线形貌及锰、硅元素的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88775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098109.4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其化学组成通式为Ca10‑xMnx(P1‑ySiyO4)6(OH)2,0<x≤1,0.05≤y≤0.12,纳米线的长度为0.1μm~1.3μm,直径为10nm~30nm。上述纳米线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化学组成通式为Ca6‑xMnx(Si6O17)(OH)2的掺锰硬硅钙石纳米线;S2、制备化学组成通式为Ca10‑xMnx(P1‑ySiyO4)6(OH)2的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S3、将纳米线烘干,得到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本发明综合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及锰、硅元素的免疫调控及促成骨特性,调整材料的组成和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具备纳米线形貌及锰、硅元素的掺锰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生物陶瓷,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8690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37532.6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口腔医学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牙列暴露器及其制作方法,牙列暴露器包括:口唇支撑结构,所述口唇支撑结构用于撑开患者的口唇部,暴露口腔;遮蔽结构,所述遮蔽结构包括遮蔽主体和弹性部,所述遮蔽主体与所述口唇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遮蔽主体上,并位于与患者的牙列相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对应的牙齿露出。本申请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弹性的遮蔽结构,能够防止在遮蔽和暴露牙列时遮蔽结构的鼓动带来的操作困难的问题,本申请借助于一体化口唇支撑结构和遮蔽结构,能够使操作更加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09901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53026.0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C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口腔数字化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混合治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牙颌面颈部软硬组织影像数据等;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图像及数据进行处理;数字孪生模块,用于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数据扫描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并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及运算处理;机器学习模块,用于采集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混合治疗的数据处理及方案设计;方案选择模块,用于固定矫治和/或隐形矫治方案的选择;矫治效果预测模块,用于输出牙齿矫治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案修订模块,根据预测的矫治效果,修订首选的治疗方案。本发明的系统充分结合了不同矫治器的优势,能极大的缩短治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4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53531.2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隐形正畸用聚氨酯膜片、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隐形正畸用聚氨酯膜片按照质量份数由二异氰酸酯100~120份,聚酯或聚醚型二元醇180‑280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0‑100份,小分子二元醇或二元胺50‑100份,二甲基甲酰胺400‑600份,二月桂酸二丁锡1‑10份组成;本发明通过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的同时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原位聚合技术将纳米羟基磷灰石掺杂到所形成的聚氨酯弹性体中,利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共价键密度以及自身的物理交联作用,来改善材料的强度及回弹率。改变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配比,可以调控最终得到的膜片的性能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