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500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120641.1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材料领域,涉及钛氧簇型化合物及其作为前驱体的离子型钛氧团簇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以4‑二甲氨基苯甲酸为配体,经过溶剂热反应制备得到的p‑Ti4‑N钛氧团簇型化合物,配制成0.5mg/mL的2,2,2‑三氟乙醇溶液,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制备的器件能量转化效率达到了17.3%。而以钛氧团簇型化合物p‑Ti4‑N为前驱体,进一步与1,4‑二溴‑2‑丁烯反应制备得到离子型钛氧团簇聚合物p‑Ti4‑N‑Br,配制成0.9mg/mL的2,2,2‑三氟乙醇溶液,并用于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制备中,能量转化效率提升到了17.9%,该材料成膜性好,制备成的溶液对浓度及膜厚敏感性不强,有助于推动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417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75044.8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茂铁与苝酰亚胺复合型小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结合了苝酰亚胺和二茂铁单元的高电子迁移率和高电导率的特点,同时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保证了该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时良好的成膜性,同时也赋予了其厚度不敏感性,有利于其商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2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26234.4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7D519/00 , H01L51/42 , H01L51/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厚不敏感型电子传输层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以苝酰亚胺和稳定自由基TEMPO为核心结构,通过有机合成,得到具有良好的可水醇溶性质的聚合物,为其作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材料的核心应用提供保障。实验表明,在薄膜厚度(5‑100nm)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理想的光电转换效率。本发明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材料具有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随着膜厚的改变,器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且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成本低、具有普适性,易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77054.1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83/0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离子吸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d(II)的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水相铬离子吸附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基于Cd(II)的配位聚合物结构式为[CdI2(C35H33N9O4)]n,由有机配体L和CdI2在密闭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得到。该配位聚合物的每个结构单元中都有两个自由的吡啶位点,这些配位位点对镉离子表现出较强的吸附作用,从而达到从水相中吸附脱除镉的效果,并且采用本发明的Cd(II)的配位聚合物吸附水相中各种镉离子盐不受平衡阴离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48056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74592.2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材料领域,涉及钛氧簇型化合物及其制备与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应用,合成了多种钛氧簇型化合物,分子式为CTOC‑X,其中,X为CH3,H,CF3或CN。发明的钛氧簇型化合物为本征的有机‑无机杂化分子结构,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良好的溶解性、合适的能级以及优异的成膜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其可以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达到17%以上。同时,本发明的钛氧簇型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结构明确,成本低廉,性能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1073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370373.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9B5/62 , C07D471/06 , C07D471/16 , H01L5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苝酰亚胺类染料修饰的钛氧团簇分子组装体、合成方法及应用,特别是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层中的应用,其结构通式为[(CTOC)(PBI)16],其中CTOC的分子式为Ti32O16(OC2H4O)32(C4H9CO2)16(OC2H4OH)16。制备方法如下:A、将苝酰亚胺衍生物M1、氨基醇AA按照摩尔比1:1.2~1:3.0,在M1和AA总质量5~50倍的咪唑中反应;加热至120~140℃;加入盐酸;冷却,抽滤;粗产物经硅胶柱分离得配体PBI‑OH;B、将钛氧簇CTOC溶于有机溶剂,加入摩尔比为50~200倍的PBI‑OH,反应24~72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苝酰亚胺类染料修饰的钛氧团簇分子组装体。上述钛氧团簇外围修饰苝酰亚胺类染料配体的分子组装体可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电子传输层的界面修饰层,表现出良好性能。该项发明有望应用于其他太阳能电池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206894.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含苯并二噻吩‑噻吩并吡咯二酮型双缆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如下:(1)将烷基溴取代的噻吩并吡咯二酮和受体亲核试剂加入到有机溶剂里,待溶解平衡后加入碳酸钾,加热反应,冷却后加入氯仿和去离子水;分液,有机相用盐水洗涤,干燥,旋蒸得粗产物;粗产物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纯净的中间体M1;(2)将中间体M1和苯并二噻吩类双锡试剂M2加入到甲苯中;将上述溶液进行脱气处理后,加入钯催化剂和三苯基膦;加热反应;产物沉淀,过滤;聚合物在丙酮中析出;用滤膜抽滤,真空干燥,得黑色的双缆聚合物产品。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将电子给体与受体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单一组分的活性层,应用在光伏器件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光伏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54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96145.2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77/38 , C09D183/04 , C09D5/16 , C09J183/04
Abstract: 一种功能化含烷氧基的聚硅氧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配有回流、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质量比为1:1.2~2的羟基聚硅氧烷和正硅酸酯,然后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均匀后,加热到30~70℃,再滴加催化剂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80-100℃回流2~5h后,冷却过滤,真空脱除未反应的原料和有机溶剂得到无色透明液体。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有的原材料环保易得,所制备的新型聚硅氧烷在端链和侧链都含有三烷氧基基团,可以在室温下固化,具有较高的强度、耐高温性能好、成膜性能好等特点,因此,在有机硅水性化涂料、胶黏剂以及抗污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06894.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含苯并二噻吩-噻吩并吡咯二酮型双缆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如下:(1)将烷基溴取代的噻吩并吡咯二酮和受体亲核试剂加入到有机溶剂里,待溶解平衡后加入碳酸钾,加热反应,冷却后加入氯仿和去离子水;分液,有机相用盐水洗涤,干燥,旋蒸得粗产物;粗产物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纯净的中间体M1;(2)将中间体M1和苯并二噻吩类双锡试剂M2加入到甲苯中;将上述溶液进行脱气处理后,加入钯催化剂和三苯基膦;加热反应;产物沉淀,过滤;聚合物在丙酮中析出;用滤膜抽滤,真空干燥,得黑色的双缆聚合物产品。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将电子给体与受体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单一组分的活性层,应用在光伏器件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光伏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3405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09484.7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氧簇分子组装体以及溶剂调控带隙的方法。本发明制备了一种钛氧簇分子组装体,同时通过溶剂调节其带隙。该种溶剂调控氧化钛纳米粒子带隙的方法简单易行、条件温和、方法新颖,为后续调控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带隙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除此,将氧化钛纳米粒子用于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层,获得了16.45%的能量转化效率,这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原料易获得、成本低廉、器件制备简单、效率较高的阴极界面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