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6168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340817.8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螺旋藻回收稀土的方法,包括:S1、螺旋藻离心处理,收集螺旋藻生物质,得到螺旋藻吸附剂;S2、将所述螺旋藻吸附剂与稀土溶液混合,进行振荡吸附;S3、稀酸与所述吸附稀土离子后的螺旋藻吸附剂混合,进行解吸附,回收稀土离子。上述的螺旋藻从低浓度稀土溶液中回收稀土的方法,将螺旋藻作为一种新的吸附剂来吸附稀土离子,培养方法简单,条件限制少,对低浓度稀土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72800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08750.X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B01J27/053 , C10L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 B01J27/053 , C10L1/02 , C10L2200/04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纳米碳管,以及键合在所述纳米碳管上的活性成分Ce4+xTi4+y(SO42?)z,其中,x﹤y且2x+2y﹥z,该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柴油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纳米碳管、TiO2、Ce(NO3)3·6H2O、浓硫酸混合,得到混合物;S2、将所述混合物在150℃?250℃加热处理,得到反应物;S3、将所述反应物过滤得到沉淀物,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制成所述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219619.4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稀土改性Keggin型杂多酸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通过酸性溶液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开口和截成短管,并在金属氯化物及醇溶剂作用下,使碳纳米管的末端或(和)侧壁的缺陷位点结合羟基,得到羟基化碳纳米管,改变了碳纳米管表面性质,使得活性组分更易被牢固吸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羟基化碳纳米管具有大量高度离域的π电子,其对稀土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吸引,进而有助于形成Lewis酸位,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同时又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61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340817.8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螺旋藻回收稀土的方法,包括:S1、螺旋藻离心处理,收集螺旋藻生物质,得到螺旋藻吸附剂;S2、将所述螺旋藻吸附剂与稀土溶液混合,进行振荡吸附;S3、稀酸与所述吸附稀土离子后的螺旋藻吸附剂混合,进行解吸附,回收稀土离子。上述的螺旋藻从低浓度稀土溶液中回收稀土的方法,将螺旋藻作为一种新的吸附剂来吸附稀土离子,培养方法简单,条件限制少,对低浓度稀土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167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32593.5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C07K14/795 , C07K1/34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纯度藻蓝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先采用纯化水对螺旋藻干粉进行浸提,再通过离心分离、陶瓷膜过滤及超滤膜分离和喷雾干燥的方式获得高纯度的藻蓝蛋白。本发明采用纯化水对螺旋藻干粉进行浸提,使螺旋藻细胞充分吸水溶胀后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藻蓝蛋白溶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缓冲盐溶液或化学试剂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条件温和,不仅提高了藻蓝蛋白的提取率,而且对藻蓝蛋白的破坏小,保证了藻蓝蛋白的稳定,避免溶剂污染产品以及导致藻蓝蛋白变性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纯化过程完全采用膜分离的物理工艺,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使所得产品具有纯度高和活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943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0200711.2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B01J31/18 , B01J31/16 , B01J27/188 , C11C3/10 , C10L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该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摩尔比为0.01~0.05:0.08~0.40:0.45~2.25:0.0008~0.004:0.001~0.0025的金属前驱体、醇、强酸、稀土M的化合物和杂多酸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混合溶液,M为镧、铈、镨、钕、钷和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步骤S2、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静置至形成凝胶;步骤S3、将所述凝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含有M‑O键的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通过在强酸溶液存在条件下利用稀土M的化合物对杂多酸改性,使得稀土M与杂多酸中的0之间形成稳定的M‑0键,而M‑0能够作为酸性活性中心,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9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00711.2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B01J31/18 , B01J31/16 , B01J27/188 , C11C3/10 , C10L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 B01J27/188 , B01J23/30 , C10L1/02 , C10L2200/0476 , C11C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该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摩尔比为0.01~0.05:0.08~0.40:0.45~2.25:0.0008~0.004:0.001~0.0025的金属前驱体、醇、强酸、稀土M的化合物和杂多酸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混合溶液,M为镧、铈、镨、钕、钷和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步骤S2、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静置至形成凝胶;步骤S3、将所述凝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含有M?O键的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通过在强酸溶液存在条件下利用稀土M的化合物对杂多酸改性,使得稀土M与杂多酸中的0之间形成稳定的M?0键,而M?0能够作为酸性活性中心,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8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19619.4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稀土改性Keggin型杂多酸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通过酸性溶液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开口和截成短管,并在金属氯化物及醇溶剂作用下,使碳纳米管的末端或(和)侧壁的缺陷位点结合羟基,得到羟基化碳纳米管,改变了碳纳米管表面性质,使得活性组分更易被牢固吸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羟基化碳纳米管具有大量高度离域的π电子,其对稀土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吸引,进而有助于形成Lewis酸位,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同时又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2800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108750.X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B01J27/053 , C10L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纳米碳管,以及键合在所述纳米碳管上的活性成分Ce4+xTi4+y(SO42‑)z,其中,x﹤y且2x+2y﹥z,该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柴油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纳米碳管、TiO2、Ce(NO3)3·6H2O、浓硫酸混合,得到混合物;S2、将所述混合物在150℃‑250℃加热处理,得到反应物;S3、将所述反应物过滤得到沉淀物,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制成所述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939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200455.7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B01J31/16 , B01J27/19 , B01J27/188 , B01J23/30 , C11C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该稀土改性杂多酸催化剂,包括由稀土M的化合物在强酸溶液存在条件下对杂多酸改性得到的含有M‑0键的稀土改性杂多酸,其中,M为镧、铈、镨、钕、钷和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强酸溶液中强酸、稀土M的化合物和杂多酸的摩尔比为5‑15:3‑1.5:0.35‑1.4。本发明通过在强酸溶液存在条件下利用稀土M的化合物对杂多酸改性,且将强酸溶液中强酸、稀土M的化合物和杂多酸的摩尔比设为5‑15:3‑1.5:0.35‑1.4,使得稀土M与杂多酸中的0之间形成稳定的M‑0键,而M‑0能够作为酸性活性中心,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
-
-
-
-
-
-
-
-
-